《红楼梦》叙事学分析

2023-01-09 15:26: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梦》叙事学分析》,欢迎阅读!
叙事学,红楼梦,分析
《红楼梦》的叙事学分析

(叙事者:隐含作者;叙事者干预;不可靠叙述;视角与方位;叙述分层) 摘要:《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小说不仅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以及整体结构上有着高超的技艺,在叙事上同样有着难以超越的技巧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研究,从叙事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叙事的隐含作者、叙事的可靠性以及叙事的视角和方位三方面。 关键词:《红楼梦》 隐含作者 叙事可靠性 视角 方位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集荣耀与一身的同时也集争议与一身,关于它的争议,不管是作者还是主题甚至到人物形象,几乎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也一直没有定论。

一、叙事隐含作者

作者在叙述故事的时候,通常会想象另一个人来帮作者叙述故事情节,从中来表达作者自己的一些观念、思想、价值观等等,被想象出来替作者说话的这个人一般情况都是作者的代理人,即作者的“第二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自我是作者通过作品的写作创造出来的一种人格,这样一种支持作品的价值集合的人格被现代文学理论称为“隐含作者”。因为他是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中推论归纳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合的《红楼梦》虽然成书于两个人,但后面的作者几乎是延续着前一个作者思想脉络进行创作的,因此,《红楼梦》的隐含作者仍然只有一个,并且具有前一个作者即曹雪芹的观念、思想和价值观。

《红楼梦》的隐含作者首先具有的是反封建道德观的人格。小说塑造的主人公贾宝玉就是一个反封建道德的典型,在学习上,他不爱封建传统的四书五经,喜欢在内容和形式上更为丰富的知识;在对待男女关系上,他公开反对封建道德观所宣扬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反而认为女儿才是真正尊贵的,而男子确实污浊之物;而对于自己的爱情问题,贾宝玉更是不愿选择家长们给他安排好的封建淑女薛宝钗,厌弃“金玉姻缘”之说,他爱的是与他心心相印,有共同志趣的另一个封建叛逆者林黛玉,虽然这样一段至纯至真的爱情被封建道德观所扼杀,但这并没有影响隐含作者反封建道德观这一人格。

从文本可以看出,《红楼梦》的隐含作者还具有佛教和道教相融合的思想品格。小说中有两个个人物至关重要,那就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每每事情发展到了人力难以挽回的地步时,他们总会出面化解,然后令事情峰回路转。如第十二回合,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治得贾瑞拖一身病,眼看就要归西,此时来了一个道士与了他风月宝鉴。在第二十五回,在宝玉和凤姐双双遭了赵姨娘的道,中邪命悬一线之时,一个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化解了二人的邪祟。除此之外,小说多处可见色空思想,《好了歌》说好即是了,了即是好;甄士隐与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乃是告诉世人,人从虚无中来,也终将会归于虚无;木石前盟与今生还泪是承认佛家的因果轮回之说。

二、不可靠叙事

小说的叙述语言讲究反讽,非径情直遂,这通常让小说的叙述者与隐含叙述者之间的观点呈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红楼梦》小说的叙述者与作者的第二人格之间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因此,小说有大量的叙述是不可靠叙述。

《红楼梦》的隐含作者对宝黛的恋爱是抱同情的态度,而《红楼梦》的叙述


者却不然,他不愿意在情节问题上表态,因此他用“反话”评论来取得一种平衡。这样的一种评论,我们可以称之为反讽式评论,它是评价性评论的一种亚型。述者与隐含叙述者不一致的情况,早期的脂砚斋和戚寥生等评论家已经发现,们在评论《红楼梦》时,常用“所言非所指”“小心被作者瞒过”等这类反语提醒读者,有些情节的叙述与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是不一致的。

小说在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两首《西江月》对其进行描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两首《西。江月》向读者们描绘的是一个疯癫痴狂、愚昧无才、偏性乖张、纨绔不肖的封建贵族子弟,但实际上小说的隐含作者并不认为宝玉时这样的一个形象,在隐含作者的叙述中,宝玉相貌堂堂、天资聪明、为人温驯、有情有义,黛玉第一次见他时,对他的描述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苦笑,即瞋视而有情。”而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更是大显其才华,连一向严厉的贾政都忍不住说好。宝玉不仅对林妹妹情有独钟,对其他人也是有情有义,金钏儿投井身亡,宝玉在其忌日烧纸焚香,晴雯病殁,宝玉为之撰写《芙蓉女儿诔》

叙述者在对王夫人这一人物的描述中说,王夫人是“仁慈”“菩萨心肠”,但实际不然,她逼得金钏儿跳井,将晴雯、司棋、蕊官等撵出大观园,间接害死了晴雯和司棋,在王夫人的眼里,人命如草芥,所以可能勾引宝玉的都应该受到惩罚,甚至消失。可见叙述者在对王夫人进行叙述时并不可靠,读者只有通过隐含作者方能真正看到其真实面目。 三、叙事角度和方位

小说的全部叙述可以分成两大类:全知叙述角度和有限人物叙述角度。全知叙述是有权从任何角度对故事情节进行叙述;有限叙述角度,是只允许自己在某个特定的角度对受述者进行观察叙述。 叙述角度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权利自限问题,叙述者是叙述作品的创造者,他对底本中的全部信息拥有解释、选择、处理讲述的全权,而在叙述中,他的这种权利分配在主体意识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不管叙述者最后采取何种形式,底本从定义上就是“全能全知”的,这是叙述者可以选择的前提。因此,如果叙述被限制于一定的意识范围之中,表面上看起来“全能全知”的权威被取消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为了特定目的的一种自我制。

《红楼梦》的叙述者在对整个故事进行叙述的时候,在叙述视角上选择了自我限制,而在叙述方位上则选择了全知式方位。如在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叙述者就是借用黛玉的眼去描绘宁荣街的景象以及荣国府的景象。后来村妇刘姥姥进贾府时,叙述者又借用刘姥姥的眼去描绘之前的景致。同是一个地方,但是叙述者借用不同的人的视角,所叙述的景象便有所区别。

“全知式叙述方位”在小说中有很多,如第三十五回有一段叙述如下: 少顷出至园外,王夫人恐贾母乏了便欲让至上房内坐,贾母也觉脚酸,便点 头依允。王夫人便命丫头忙先去铺设坐位。那时赵姨娘推病,只有周姨娘与那老婆、丫头们忙着打帘子,立靠背,铺褥子。

这一小段看似只是一些人物的零散动作而已,但是这里并不是客观的描述人物行为,王夫人的“恐”,贾母的“觉”,赵姨娘的“推”,都是他们的心理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efe881e3a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