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中国文化之儒家文化》,欢迎阅读!
论中国文化之儒家思想
摘要:古代中国有几种并行的思想体系,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中心文化。他
是上至国家的象征—皇帝—支持,下至平民百姓也使用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文化思想。他并不是只有知识分子才用的什么高等的思想,而是贯彻整个古代中国的一种思想。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中国儒家文化在中间阶级的普及下,在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民众中都取得了效果。大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使大家都没有意识到。
关键词:中国文化 儒家思想 孔子 儒学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最根本的思想就是“仁”。“仁”以立人之本为基础上升为立国之本,从个人修养的层面提升到治国理念,“仁”成为政权组织和建设者的主导思想,“仁政”也就成为政权和谐的楷模。而“仁政”在现代中国治国理念中便具体化为“以德治国”。 儒家的“德治”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人。他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大小,都一丝不苟地努力做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理名言也仿佛是永恒的真理一般,至今都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 综观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就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核心与理论基石。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曾提出“仁”的学说,坚决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统治者能够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在孔子以前,文化被奴隶主贵族垄断,只有他们的子弟才能接受正规的传统教育。然而孔子办学,从不过问出身何门,他一生先后培养的学生超过3000多人,据可考史料记载其中最有出息的有72人。他因材施教,这与我们现代教育界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口号不谋而合,这在当时看来也是联系实际极富创意的一种教育方式。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提供了良好的历史依据和成功的教育范例。
它在关于人的问题上表现的积极作用更为突出。“以人为本”人本思想不仅是两千年前的惊世之说,更是我国现代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与治世精髓。它关注人的价值。而人的价值正是通过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关系而实现的。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生活也有积极影响。 在对待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孔子的“杀身成仁”和孟子的“舍生取义”,就是儒家为了保全仁义道德价值而不惜牺牲个人价值。 在对待人与他人的关系方面,儒家思想认为应保持人家关系的和谐,其“仁、礼、和、义、信”,就是关于人与他人关系的准则与规范。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所涉及的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就是体现了其思想吧。孔子把教育提高到很高的地位,是有历史进步作用的。
特别是在国际竞争激烈的今天,教育、人才作为综合国力的软实力,教育更是功不可没。
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他倡导的“礼”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但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观念障碍。 “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在社会道德,社会伦理观和修身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适合社会发展的思想主张。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和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政治智慧,一种道德和理想境界。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孔子的和谐思想确实值得我们挖掘、借鉴和弘扬。
儒生的知识教育了普通民众,管理并且使他们正确使用了自身的勤劳,并且还提供了知识成果;而最上层的统治阶级则以其高贵的品格,将其子民的努力引导到一个高尚的目的之上。古代中国众多的文字经典,那些微言大义,比今纷繁复杂却又空洞无物的印刷品强上一百倍。不仅在一个国家秩序中是遵循着儒家的思想,就算在一个家庭中也是如此,有着严格的家庭秩序。可以说“君臣父子”的秩序规范已经深入生活各个方面,在国家中臣要对君主的忠,和对同僚的义。子对父要有绝对的孝,弟弟对于兄长要有绝对的悌。
人必须以社会形态存在,就要设法尽量消除内部冲突和矛盾,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儒学为此做了两点:一,提出泛义的“仁爱”;二,采取了承认等级的合理性,并自觉遵守社会等级。儒家选择了涉及政权和社会稳定的几个最主要的等级体系------以官职尊卑、以长幼为序,后来又增加了男女主次的三大体系。一,对待不同的等级要安分守己;二,对相同等级要谦让和睦。 儒学符合历代统治者社会、政权稳定的需要,经过几千年固化,“和”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对社会、政治产生着深刻影响。一、使丧失了社会正确发展方向。是非标准不是以实际情况决定,而是由“君、父、夫”等权威来决定,无论对错,“臣、子、妇”都要无条件服从。而中国历史几千年,根本不了解民情的“君”决策错误层出不穷,几千年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二、人情泛滥,丧失社会正常评价体系。和为贵使人们丧失了判断社会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人情可以替代制度乃至法律。人情执法、人情评判使一切社会行为事非不分。三、腐败严重。奉行和为贵争为耻的道德标准,地位越高的人越没有约束机制,民众无权干预也无理干预,眼睁睁看着官员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导致严重腐败。 以上弊端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在封建徘徊数千年之久!
儒家思想保证了古代阶级间的稳定,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等,还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春秋》。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然而孔子所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封建传统文化理念,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鄙视生产劳动的观点。这一思想不仅影响到当时人们的“择途”标准,使得持有“万般皆下品,为有读书高”这一观点的无数青春少年从青丝最终熬到白发,而且也深深的影响到现如今的亿万家庭、无数父母,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一代又一代的强加在子女的学业方向和事业选择上。总体来说儒家文化为古代中国的文明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精神环境,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添加了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8b4f075acfa1c7ab00cc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