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影《十八洞村》观后感》,欢迎阅读!
田园交响,时代强音
——电影《十八洞村》观后感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首部以十八洞村真实故事为原型,生动展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改变偏远山村落后面貌的影片《十八洞村》在全国上映。
作为一部迎接十九大的献礼影片,《十八洞村》讲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带领杨家班兄弟拔穷根、摘穷帽、打赢一场扶贫攻坚战的精彩故事,生动展现了新时期基层扶贫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真实历程,深刻揭示出“扶贫先抚志,攻坚先攻心”的精准脱贫理念。
影片中,杨英俊退伍时本可以去当工人,但由于热爱土地而回乡种田。他种了几十年却种成了贫困户,这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形象。被识别为“贫困户”时,他觉得拖国家后腿是一种耻辱,会被战友耻笑,于是带领乡亲们上演了一场当代的“愚公移山”。电影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依然要种地,但我们不当贫困户,我们要当种地的‘土豪’。”影片很好地契合了精准扶贫的根本要义——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过上富裕生活的同时,还要留住乡愁、呵护土地,保住绿水青山。
而现实中,有着世外桃源般美丽的湘西边地十八洞村,因交通闭塞与世隔绝、自然禀赋先天不足、农民观念陈旧落后,成为极度贫困的村庄。据统计,2013年村里人均纯收入1668元,仅为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在社会各界支持下,仅用3年多时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8313元,2017年2月宣布成功脱贫摘帽,成为全国精准扶贫的典型。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今,面对扶贫,一些地方还存在着“等靠要”的传统思想。摆脱贫穷,精神贫困是关键,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也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影片用了大量篇幅展现了精神脱贫过程中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新时代基层扶贫工作者在创造性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取得的典型经验,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
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中国的成功经验不仅印证自身选择的正确性,而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同时,十九大报告中总结到,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影片最后,以五个广播通知的形式结尾,用大写意的手法展现了十八洞村在精准脱贫后发生的可喜变化:带着丈夫回村后的薇薇,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她开的网店生意红火;村里的苗歌大赛正在紧张排练;村民们的苗绣订单越来越多;村路通车典礼上,杨懒终于踩到心上人的脚尖,飞驰的汽车顶上,一个个行李箱、小椅子,外出打工的乡亲们都一个个回来了。整部影片,在叙事手法上干净利落,简洁有力,且意味深长。
“总书记到十八洞,精准扶贫如春风,苗寨如今大不同,党的恩情记心中。”《十八洞村》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意山村的发展方向,这是一首谱写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交响赞歌,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强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4d54f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