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的利与弊

2023-03-07 04:06: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的利与弊》,欢迎阅读!
转基因,育种,生物技术,利与弊
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借助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变化的一项技术。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育种技术,也是当前国际上进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研究领域之一。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60万公顷。在随后的十几年中,转基因技术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近代育种史上发展最快、效率最高的作物改良技术。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超过1.6亿公顷,比1996年增加94倍,16年累积种植面积为12.5亿公顷。而积为12.5亿公顷。按种植面积计算,全球75%的大豆., 82%的棉花, 32%的玉米以及26%的油菜是转基因品种。耐除草剂性状是转基因作物的主要性状,2011年,耐除草剂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以及苜蓿的种植面积达9 39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9%具抗虫性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2 390万公顷,占总种植面积的15%

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育种诞生以来,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应用及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就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1999年康奈尔大学指称,用拌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叶片饲喂帝王蝶幼虫,发现幼虫生长缓慢,死亡率高达44%,从而认为抗虫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产生威胁。由于该实验是在室内进行的,不能反映田间情况,且没有提供花粉量的数据而遭到同行科学家的质疑;20129月,法国卡昂大学等发表了一项毒理学研究表明转基因玉米和农达除草剂会引起实验室大鼠的乳腺肿瘤,并可能导致其过早死亡。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为此,欧洲食品安全局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由监管产品部门负责人担任主席,小组成员包括生物统计学、实验设计、哺乳动物理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杀虫剂安全评价和基因修饰生物安全评价相关的专家,对该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展开深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研究中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诸多重要细节被省略,仅凭文章给出的信息并不能得出相关结论,不能作为评估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的有效依据。

我国现已批准转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矮牵牛、杨树)和番木瓜的商业生产但实际上仅有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真正进入市场应用转基因作物自商业化以来,一直而临着安全性的质疑,公众最为担心的是转基因植物是否能够通过


花粉与近源种杂交从而产生对农业有害的超级杂草,以及转基因作物和由此衍生的转基因食品动物和人类会否产生直接的危害?科学角度来说,这些质疑是合理的,也需要且只能通过科学来回答。迄今我国仍然没有批准大宗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种植,但进口数量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大豆消费超过80%依赖进口。我国2003年开始进口大豆,并逐年增多,2011年进口量达到5 260万吨。年同期增11%,进口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多数是转基因产品。我国年进口转基因油菜籽大约350万吨。2010年我国首次批准150万吨转基因玉米的进口,2011年玉米进口量增长了57%, 2012年前11个月进口比2011年同期增长318%进口量迅速攀升。也就是说,转基因食品已经大量地摆上了我们的餐桌。

目前进入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玉米和棉花,主要转入的是Bt抗虫基因和EPSPS抗除草剂基因,而大豆主要转入的是EPSPS抗除草剂基因。以转基因Bt抗虫作物为例,Bt蛋白为什么能够杀死昆虫?Bt进入昆虫的消化道,昆虫的消化道是碱性环境,Bt蛋白和昆虫消化道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肠穿孔,从而导致害虫生长缓慢,直至死亡。人的消化道结构和昆虫不一样,而且人的肠道环境是酸性的,Bt蛋白进入胃中后很快在胃液中被消化降解为氨基酸,对人体消化道没有任何作用。也就是说,Bt基因的杀虫功能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在鳞翅目昆虫的碱性消化道中发挥作用,对人和哺乳动物都不会产生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当年大豆产量的41%用于出口,其余主要用于美国国内消费,其中93%为食用;美国每年生产玉米达3亿3千多万吨,其中仅有17.5%用于出口,而美国国内食用消耗占28.7% o迄今为止,美国已种植转基因作物16年包括婴儿食品在内,美国市场转基因食品已超过3 000种,直接使用人数超过2亿人。可以说,美国既是转基因作物生产大国,也是转基因产品消费大国。16年的历史应该是空前规模的人体实验,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发现1例转基因食品安全事故。

转基因作物已经推广了16年,为什么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从好的方而看,说明转基因食品已经真正走入了大众的生活,公众需要了解有关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等方而的知识。当今时代,网络技术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非常庞大,大量报道可以不经核实不受限制地迅速传播,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信息缺乏科学依据。这时候,最需要的是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6f7a1a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