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意义

2023-01-22 23:00: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南联大的意义》,欢迎阅读!
西南联大,意义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陈平原

题目:141讲《教育史上的奇迹:西南联大的意义》 嘉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陈平原 时间:1215(星期六)上午9:00-11:30 地点: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 现场实录

陈平原:谢谢主持人跟在座各位朋友,今天我讨论一个题目是西南联大的意义, 70前,就是1937111号,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学校撤退到长沙,三校旧生118开始报到,三校学生报到人数是1120人,第二年因为战局的发展,兵分三路,撤退到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194673日联大结束,三校各自返回平津。

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当时国立、省立有108所,职员4200人,学生4万多,到抗战胜利的时候,这些高等学校是141所,教员一万多人,学生八万多人,大学生没有减少,还在发展,这个是那时候高等教育的情况。不管怎么说,那个年代没有因为战争而把中国大学摧毁,反而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这给日后中国的建设发展留下了很好的基础。

19411025号,解放日报有抗战以后学校集中的区域,大部分东南沿海大学到西部去了,包括遗憾、四川、东北、中央大学等等,这些学校撤退到了成都,在重庆学生有7千人,有女子师范学院等等,在昆明学生有4500人,在贵阳学生大概有七千人,在西北有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等等,还有在两广,没有被侵占的地方,有中山大学广西大学等等,在江西有湖南大学师范学院,就是钱钟书先生的父亲就是在那个师范学院,除此以外,在上海还有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因为这个时候是194110月份太平洋战争还没有爆发,所以在租界还可以办学,这些学校以后都撤掉了。

到了80年代、90年代我们重新整理发现,当时是西南几个省,云贵川几个省统计,发现从东南大学迁到云贵川的大学有56所,中间还有一些没有列在里面,比如1941年从西南重新迁回去,有的是还没有迁多,但是即便如此,还有几所大学,山东医学科学校,还有国立音乐学院等等,这些大学没有被列入。最近十年,学术界开始关注,抗战中大学内迁的研究讨论他们如果历经千辛万苦从东南迁到西南或者是西北重新办学,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协助了西部地区思想、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在人类的教育史上是一个奇迹,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国家,有这样的状态,因为战争绝大部分的大学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而且坚持下来,最后能够坚持,众多学校之间唯一能够比的是前苏联,我们看苏联的教育史家如何谈那一段历史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卫国战争形势,不能不影响到国民教育和苏维埃学校活动,千成万高年级学生,老师和大学生,满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离校参加了民兵、红军和游击队,为了抢救高等学校的物质、文化财富,高等学校和全体师生员工进行了奋不顾身的斗争,把34所高等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图书馆珍贵陈列品,撤退到国家的后方。斯大林格勒消灭法西斯后第八天,一批教授又到这个被彻底破坏的城市,莫斯科大学有数百名教师和学生投笔从戎,参加保卫祖国的斗争。1941622号打仗,到了10月份,眼看着莫斯科很可能保不住,当时的中央命令把莫斯科大学迁走,迁到土库曼斯坦北部,两个月时间重新复课,第二年战争进一步推进,土库曼也保不住,又迁了一次。不过随着苏联红军战略转移,莫斯科大学又重新迁回莫斯科。莫斯科大学漂流在外的时间,其实不到一年半,他们也有大学的内迁,但是因为时间不长。 中国人对学问的重视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有大学教授牺牲,但是没有让大学教授上前线当兵,换句话说当时的国民政府意识到战争的长期性,而且坚信最后中国人能够打赢,让大学生留在校园里面,让大学教授继续他们的研究战争中大学教师、学生的牺牲的比例比起其他的国家要小得多。


中国人对读书怎么看待?热血青年的壮志和长期抗战的预期之间造成了某种协调,没有让大学生参战,要学生们按照以前设定的大学的教学规划来做学问,只不过增加战时教育一些特点。

战争中大学撤到西南,这个过程非常艰险,有那么多大学迁过去坚持下来、保护下来,最后还能够发展,这在人类教育史上奇迹。 因为凋谢所以凄美 西南联大只有8年,具体说来就是19378月到19467月份,只有这些时间太可惜了,联大的实体已经不再存在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抗战胜利了,西南联大分为北大、清华、南开。但我想说的是,其实正因为它只有九年,很快就凋谢了,所以特别凄美,特别让我们怀念。

有些学校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浮现然后消失,然后我们不断追忆。我所在的北京大学,现在的校园原来是燕京大学,现在的燕京大学的校友每年校庆都回来,但是燕大已经没有了,这个过程非常感伤。因为半个多月前,我在新加坡演讲其中包括南洋大学,这些大学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好的名声,有精神的大学一旦消失以后,他们的校友会特别有凝聚力,他们特别有追怀颂扬,甚至有复校的冲动,所以因为凄美所以追怀。

西南联大是一个主动关闭的大学,主动解散,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北平、天津。西南联大不是一个孤立的大学,是跟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有南迁,有北归,是想起来非常让人感慨的一个运动。可以说西南联大是被联大的校友追忆抢救过来的故事, 20年时间把一个校友的故事讲成一个全民的记忆,个人情怀和集体记忆不断成为需要,日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西南联大在云南的那个记忆,以校友为主导的怀旧,普遍缺乏自我反省的努力。西南联大不是属于任何一所大学,但又为三所学校以及全国人民所共同珍惜,西南联大虽是北大、清华、南开组合,但西南联大不是北大、清华也不是南开。消失在历史深处的西南联大永远的冰清玉洁,因为它已经不在今天人的视野之内。 永远的笳吹弦诵

1984年开始,当时的西南联大北京校委会创办了《西南联大北京校委会简信》,而这个校委会日后成了回忆西南联大的主体,在这所大学已经消失了40年之后,由西南联大校委会编了一本书回忆西南联大,这是我所见到的第一本40年后讨论已经消失在历史深处的记忆。

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建立起比较正规的历史学术,这是《国立西南联大的校史》,这是西南联大北京校委会编的。西南联大的故事主要由西南联大的校友来写,今天我所使用的关于西南联大的史料这一套书,是1998年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联大的记忆,既是历史,也是个人追忆,于公于私,一史一文,这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到今天西南联大成为全民参与的历史的记忆, 20年的发掘追忆,如今恰到好处,西南联大风光无限。

西南联大的特点

西南联大什么最宝贵,中国人可以站起来,西南联大的精神贡献是第一位的,学问是第二位的。在战争状态下,教授们穿越封锁线,历经千辛万苦到后方来求学教书,这些信念是我所说的日后西南联大被我们再三追忆的缘故。所以我想说,谈西南联大应该从心态史的角度来着眼,理解那一代读书人的心态,我用几句话来概括,南渡的悲愤,北归的心态,这是战争环境下的大学故事。换句话说来说,南渡心情影响了一代学者的治学。当时的西南联大的那代学生和老师觉得在战争中留在祖国是值得骄傲的,反而出去的人隐隐约约有一点不安,希望诸位和我一起体会那一代人的情怀,以及做学问时的心情。 学术民主与师生情谊

校长、老师和学生,三者之间哪个重要?在我看来,教授最重要,教授的教学和日常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37330f94a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