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实务导向”阶梯式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培育模式:集美大学社会学系的实践探索》,欢迎阅读!
“实务导向”阶梯式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培育模式:集美大学社会学系的实践探索
作者:姚进忠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9年第4期
本期向羽抛出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困境与改变的可能策略。侨明则以个人的成长经历反思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实践与理论对话的方向,提出了建立社会工作教育的实践共同体的可能性。我则想从自己工作的单位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来尝试性回应当前社会工作教育的些许困境,也期待更多教育同行可以共同对话与探索。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已取得明显进展,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2011年18部委联合出台《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指导意见》,2016年民政部再次举办全国社会工作推进会,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社会工作发展的大潮可谓一浪比一浪高。目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在社会建设各个领域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先起步于行业实践,行业实践的高速发展倒逼高等教育反思,社会工作专业培育的路径与方法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积极探索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的创新实践和发展路径势在必行。下面我就简要介绍一下集美大学社会学系的教育机制与模式的探索实践。
集美大学社会学系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地域文化特色,围绕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从优化课程模块设计、探索课程教学模式、开发校企联合课程、转变学生考核方式四方面进行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着力培育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助人自助”的专业精神以及“博学笃行”的专业品质,构建“实务导向”型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与优化传统专业培养方案,探索“基础导入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专业方法模块+专业实务模块”的社会工作基本专业课程架构。同时,着力打造“专业导入—专业体验—专业实训—专业输出”导师制统合下阶梯式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构造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格局,以课堂教育指引实践教育,以实践教育检验课堂教育。根据不同能力层级的培养路线,首要通过校友面对面、师生交流会、学长学姐面对面、实践项目分享会等系列专业引导活动,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了解、感知专业精神与魅力,增进专业认同;第二课堂平台打造旨在强化社会工作学生专业实力与专业素养,通过暑期实践、合作调研等方式,为后续人才培养打下坚实根基;专业实习设计上,社会学系学生实习始终在高校与机构、企业合作道路上探索前行,力求为学生与机构、企业搭建双向交流平台,一方面促进学生由高校迈入社会的能力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学生、高校、机构三者合作共赢。社会学系与省内50多家相关的政府部门、专业单位与机构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每年邀请业内数十家机构、企业来校进行实习前的宣讲会,搭建学生与实习机构无缝隙对接的交流平台,让学生事先了解行业与实习单位,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自主选择实习单位,更为积极地投入实习,全面提升实习质量。同时,我们也从这些机构中聘任我们的兼职督导,协助校内导师进行实习指导。实习结束后,召开学生、教师、实习机构三方的实习总结会,总结经验,优化实习制度,推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后续的专业实训与专业输出,提供专业的实践基地,同时注重价值培养与能力输出,以形成社会学系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实务导向”阶梯式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培育模式在三个方面实现一定程度的创新与探索,尝试形成本土的社会工作专业培
育机制。
一、理念创新:以全人为根本的专业教育理念
“实务导向”阶梯式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培育模式致力于构造全人发展的研究型培育模式。从全人教育理念出发,提出“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育人目标,从专业意识、理论意识和实务意识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格局性思维,注重理论教育与技能培训并行,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平台的互嵌式教学促进学生“身”
“心”“灵”“社”四面融合,推动学生在恪守专业价值观的
基础上,将学理知识融入情境中,用问题带动实践,以情景导向知识,熟练应用专业技能;并强调“关系为本”的专业思维,注重培育学生的温度感和沟通力,促使学生在社会工作技能技巧、专业认同、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感、价值伦理和健全人格等方面不断发展,以专业角色化解民生矛盾,扶持弱势群体,增进社群福祉。
二、课程创新:以实务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设计
立足行业实务需求,构建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基础导入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专业方法模块+专业实务模块”的基本专业课程架构,完善并优化传统专业培养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地域文化特色,从优化课程模块设计、探索课程教学模式、开发校企联合课程、创新学生考核方式四方面培育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从内涵层面创新社会工作专业培育理论,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培育体系,并将专业课程设计与实践平台建设同步推进,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无缝对接。
三、机制创新: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培育机制
“实务导向”阶梯式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培育模式以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核心,从专业认同和实务训练两个层面提升其综合能力,并与培养方案的年级设计同步导入学生可接受的能力训练平台,形成“专业导入—专业体验—专业实训—专业输出”社工导师制统合下的阶梯式培养模式,并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为目标,构建“暑期实践+双创项目+多元竞赛”三位一体的专业成长“第二课堂”机制,将实践智慧上升到理论层次,扩展、深化暑期实践,提升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自主力,实现
专业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348cdd4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