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小学赠从弟

2022-09-11 15:14: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体诗小学赠从弟》,欢迎阅读!
古体诗,小学


古体诗:赠从弟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解释

①亭亭:屹立的样子。 ②瑟瑟:寒风声。 ③一何:多么

④惨凄:凛冽、严酷。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莫非松柏没有遭到寒冷的侵凌吗?(但是它依旧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打算的。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魏诗》卷三。刘桢(186--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着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这是其次首。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直立风中而不倒,经寒冷而不凋。鼓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转变本性。 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译文

高山上挺立屹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咆哮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毅!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莫非是松树没有遭受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鉴赏

刘桢的诗刚毅挺立,卓荦非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其次首着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毅,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凤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势,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筒洁生动。又以“谷中”衬托“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气氛。而且在好像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剧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剧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其次句,第四句照应首句,章法绵密,绽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进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毅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更加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非常高远,风格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比照也更清楚,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终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




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说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寒冷,是由于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实无华,风骨雄健,气概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意。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由于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 盼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假如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示意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鼓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意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f0acca8a3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