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儿童绘画作品分析解读案例 (4)》,欢迎阅读!
解读童画——大班绘画作品《雨天》
案例背景:
不知不觉中,春天已来到我们身边。最近,天气时常下雨,不过,没有因为雨天而挡住孩子们寻找“春天秘密”的兴趣。随着大班主题《春天的秘密》的实施与开展,孩子们陆续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在寻找着“春天的秘密”。美术活动《雨天》是在主题《春天的秘密》背景下开展的一次绘画活动,旨在引导幼儿用绘画的的方式来表达春天到来之后“雨天”的景象,寻找着“春天的秘密”,感受和体验着“雨”景象中的快乐情景。 观察幼儿:张桢昊(男孩,5岁8个月)
观察时间:2012年3月19日 15:10-----15:45(35分钟) 现场描述:
15:10,孩子们陆续开始作画。张桢昊领取铅画纸后,并没有立即下笔作画,停顿了片刻后,先拿出蓝色的笔在天空上画出了一些云朵、在地面上画了一条地平线,然后用黑色的水笔把云朵涂成了黑色;接着在近乎中央的位置画了一个小人撑着一把橙色的伞。
15:20,张桢昊开始从地平线的左端开始作画,先是用黑色的水笔画了一颗小草的形状。接着从黑色的云朵下面开始用蓝色的笔圈出许多圆圈圈,圆圈圈一直连到那颗很小的小草尖端,接下来,又画了一颗小草,又
重复刚才的动作,从黑色的云端处“落”下许多雨点,一直落到小草尖端。张桢昊每画一颗小草,总会小心翼翼地用绿色的水彩笔把叶子涂成绿色。因为水彩笔的笔尖很细,要想把一排的草都涂成绿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5:20-------15:35,这15分钟时间内,张桢昊就在安静地作画这一排慢慢长大的绿色小草、还有那从天空中落下来的许多大大小小的雨点。15:30左右,已经有部分幼儿完成了作品,在座位上相互交流着自己或同伴的“雨天”的秘密和景象。
15:35分钟左右,地平线以上的部分算是已经画好了,这时,张桢昊抬起头,向周围张望,在陈铭的作品上停留了几秒钟之后,又开始看看自己的画,随之就开始在那条黑色的地平线下面画了几条蚯蚓,张桢昊在作画的过程中,很安静,在勾画小短线时,小心翼翼。15:45左右,几条蚯蚓已经画好。张桢昊把画拿在手上看了看之后开始收拾自己所使用的水彩笔和黑色水笔,并将工具放回了自己的抽屉… 解读童画:
(一)与作者的对话:
师:昊昊,愿意跟我讲讲你画的“雨天”是什么样的吗?
昊昊(听到我的提问后,思考了片刻):下雨前,云朵变成了黑色,然后就开始下雨了。 师:这一排小草为什么大小不一样? 昊昊指着左边第一颗小草笑着说:“一开始,小草刚从土里钻出来,我把它画成了黑色。” 师:后来呢?
昊昊的手指向后移动:下雨了,小草就慢慢地长大,绿色的小草越长越大,最后都长这么高了。(边说边用动作表示高的意思) 师:你画的这个小朋友是谁?
昊昊:是我自己。前几天,妈妈刚给我在中惠买了一把橙色的伞,我很喜欢。 师:这条黑线下面画的是什么? 昊昊(指着他画的蚯蚓问):这个啊? 师(点点头):恩。
昊昊:我画的是蚯蚓。我看陈铭画了蚯蚓,我就想起来了。下雨时,蚯蚓会从土里钻出来。前几天,下雨时,我们在操场上看到了很多蚯蚓在地上爬,当时,陈铭用一个棍子把蚯蚓挑到了洞里(提及有关蚯蚓的话题,感觉昊昊有说不完的话);我们第二天再去看时,蚯蚓已经不在那里了,我猜蚯蚓是不是钻到土里去了,也有可能爬到其它地方去了。
师:昊昊,这两个也是蚯蚓吗?(我指着前面两个大点的)
昊昊:是啊,这两条蚯蚓很大,这个蚯蚓的肚子里还有一个小蚯蚓,马上就要出来了。它们在一起往前爬。
(二)在话中解读孩子
1.通过交流捕捉昊昊的情感态度
在昊昊介绍他的作品时,昊昊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态度,总是很乐意地向我介绍他的作品内容,每介绍一个片段时,他总会说出心中想要表达的很多话语,特别当提及到有关蚯蚓的话题时,昊昊显得特别高兴。(前几天,他们刚才操场上发现许多蚯蚓,是在雨天过后、而且当时他们和蚯蚓之间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2.通过交流捕捉昊昊清晰的思维
在介绍作品时,昊昊每讲一个片段,总能很有条理地描述他内心的想法。思维决定外在的言语表达,透过昊昊的语言表达内容,我们能够捕捉到他内在清晰有序的思维。在本案例中,除了通过与昊昊的交流中捕捉到他那清晰的思维外,仔细观察昊昊的绘画过程,我同样能深刻地感受他条例有序的思维。
(三)在画中读懂孩子
1.通过绘画过程捕捉昊昊的思维习惯和操作习惯
昊昊在描绘自己的画面内容时,刚开始先思考了片刻(先想再画);接着,在绘画过程中,有着一定的思维顺序:先画天上的乌云、接着画撑伞的小人、再画地上的小草和从天空上落下的雨点、最后画钻在泥土下的蚯蚓。
整个绘画过程,历时35分钟。在这35分钟之内,张桢昊没有离开小椅子,要么在停顿思考、要么在安静作画,即使旁边有同伴已经完成作品在相互交流,也没有影响他绘画。如果他对本次活动不感兴趣,我相信他也不会能自主坚持这么长时间。绘画结束后,他自主地将绘画工具收拾完毕后放回自己的抽屉,做事有始有终。
2.通过画面内容捕捉昊昊对周围事物观察的敏锐度以及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能力
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认为,“美术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从昊昊的绘画作品中,我能捕捉到他平时能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下雨时,云朵会变成乌云;雨落到小草上,小草会慢慢长大;小草会越长越高;雨天时,蚯蚓会从泥土里钻出来……对大自然这一切的观察源于他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另外,在他已画完作品的大部分画面时,也许困于不知如何作画,此时,他
向周围同伴的作品中获得了灵感和启发,并将他人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作品时,使得自己的问题迎刃而解。
3.通过画面内容捕捉昊昊的性格
我国台湾的郑明进先生在其《怎样了解幼儿的画》一书中认为,通过儿童画面可以发展儿童的性格。比如,从画面上形态的尖锐感、内容的明确性,可以发现儿童智力的高低;比如,从选用色彩的种类、明暗、曲线和直线的构成中,可以了解儿童作画时的情绪;比如,描画很仔细的,大多时内向型儿童,而画得生动、粗壮、有力则是外向型儿童。在昊昊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捕捉到昊昊对于“自己想画什么”有了较明确的目标;在选用色彩中,昊昊选用的主要是天蓝色、绿色和橙色,心情比较愉悦(这有猜想从他后来的谈话中也得到了验证);昊昊在会绘画过程中描画地很仔细,比如:涂画黑黑的乌云时、涂画一颗小草时、涂画一滴滴雨点时、涂画钻在泥土下的蚯蚓时,性格相对偏向于内向型。(从日常对昊昊的行为和言语以及他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方面也能捕捉到他的性格偏向于内向型)。
解读后的感悟与思考:
理解孩子,有时看似很难,但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去做时,却发现不是很难;不过,要想正确地解读孩子,前提得要先了解孩子,只有建立在正确了解孩子现状、兴趣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地给予适宜的指导和帮助。解读童“话”、解读童“画”、……伴随着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发展和提高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cc61a4e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