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的社会歧视

2022-04-21 06:26: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言中的社会歧视》,欢迎阅读!
言中,歧视,社会


语言中的社会歧视



在现实社会中,歧视无处不在,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经济政治上的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不同地域之间的歧视,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歧视,等等。这些观念借助强大功能的媒体、文学作品、社会舆论以及人际传播,歧视的态度和情绪被强化并推行开来,更加剧了这些不平等的隔阂和隔离。歧视和偏见作为偏离客观事实的看法和态度,是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社会文化中,人们选择一种说法,排斥另一种说法,是由于主流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它的形成被经济政治上占绝对优势的群体所掌控,与权力有关。反映在文化上就是一种文化霸权。福柯(Fo u c a u l ) 的著名权力理论也指出,语言与权力密切相关,语言是一个充满压迫和斗争的场域。语言里面出权力,现实是语言的现实,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语言中的各种歧视实际是社会现实中阶层歧视、文化歧视、民族歧视的表现。

代词“他”的特殊意义

性别歧视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话题。

男性被认为是人类的原型,汉语中的‘他’是正能反映出人们的这一认识。“他”在语用上完全偏向于男性,不论在书面语中还是在口语中,可以指代男性和女性,而“她”只可指代女性。

在指代一群人时,即使只有一个男人,也不能用“她们”,仍然要用“他们”来指代。这种完全以男性的视角来定位的语言现象就是男性语言泛化的表现。词语和俗语中表现的歧视现象不独称谓词,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词语也在将女性丑化,这正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居高临下和歧视,如“妇人之见”、“婆婆妈妈”、“女流之辈”、“最毒妇人心”等,而对那些不被男人群体接受的男人的评价却是“女里女气”、“娘娘腔”、“脂粉气太浓”这类与女性相关的词语。

女人的价值似乎与男人联系在一起,与青春联系在一起的,一旦岁月流逝,年华老去,女人似乎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身价大跌,成了令人生厌的人。于是,女人被描写成“人老珠黄”、“见弃”、“失宠”等。

一旦男女间发生了越轨之事,女人则首当其冲地成为被咒骂的对象,折射出了严重的男权文化烙印。而同样是品行不端,男子则被轻描淡写成“情场老手”、“风流才子”,甚至还有几许恭维之意。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体系。汉字积淀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因此,追索汉字中所隐含的社会歧视,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笔者对1997 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包含有“女”字的简体字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发现其中表贬义的字就有十几个之多。 如“耍”字从“而”从“女”,它的本义是玩弄女性,因为“而”是象形字,指男人的胡须,“而”与“女”合起来表示是男人把胡须垂到女人的脸上,对女性进行戏弄;“妥”字从手从女,指男人以手,即以武力驯服女人;“妾”从“立”从“女”,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立”字像一把倒悬的刀,一把刀始终悬在女人的头上,随时有可能落下来,可见女人处境的低下。

有的字表现了对女性道德上的贬抑,如妖、奴、奸、婪、妄、妒、嫉、婊,






等等,甚至出卖色相的男性,也被称为“男妓”。有些明明是男人的恶行,却要加上“女”字偏旁,如“嫖”、“嬲”。笔者还注意到,“懒”在未简化以前竟然也写作“女”字旁。当然,许多褒扬之词也都有女字旁,如好、妙、娆、妩、姣、婷、娴、嫩、婉、娇、婧、妩媚等等,不过这些美好是说明女性具有被观赏的身体与面容,而真正的观赏者和评判者是男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a0d7fd405087632311212d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