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 3 杜甫诗五首课时训练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欢迎阅读!
杜甫诗五首
一、夯基训练
1.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 (《登岳阳楼》)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 (《蜀相》)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
(4)泪眼忧民方为圣,血书写尽史书来,杜甫在《登高》中深情倾吐自己的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对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对偶 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借代 C.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夸张 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顶真、设问 答案D
解析D项,“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是反问。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3)题。
①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 甫
②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③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解析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阅读时要注意抓住咏物诗的这些特征。诗中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参考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解析“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分析。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字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1
答案示例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0790003)
①
岁 暮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②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诗人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题目要求结合全诗对诗人“寂寞壮心惊”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要读懂诗歌前四句对吐蕃进犯而导致战争的背景描写,然后弄明白下三句“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是分别从朝臣、自己两个方面发出的“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参考答案①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的“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解析杜诗向来是将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融于一体,短短的40个字,就将借代、用典(还应该有对比、夸张)等手法融合在一起,精雕细刻,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自己想报国而不能的细致的心理。解答的关键还是要读懂诗句,要对诗歌逐句解读,比较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3)题。
①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②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两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两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
2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王象巽《游曲江》)
(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C (2)BE
(3)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解析(1)C项,“石角钩衣”“藤梢刺眼”不是“春去夏来的美景”,而是春日景色。(2)B项,“当年燕子知何处”暗用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道出了江山易主之恨。E项,表达了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3)最后两句都运用了典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时候能到这丛竹掩映的地方,过着隐逸的生活。结合注解,诗人在长安求仕未果,可以体会诗人内心的矛盾。 三、语言运用
6.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如 ,如 ,还有什么用呢?
答案示例①做出的饭不能吃 缝好的衣服不能穿 ②盖的房子无法居住 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要联系生活实际,选定“诗词”的喻体,同时传达“不能传情达意”、没有效用这一语意,并兼顾句式的一致性。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9c77c44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