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华《活着》导读

2023-01-29 06:33: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刘传华《活着》导读》,欢迎阅读!
导读,活着,刘传华
字数:2771

“老不死”的富贵

——余华《活着》导读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余华《活着》 【感知作者】

余华,浙江海盐县人,1960年出生在浙江杭州,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苏童、格非等人齐名。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其中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4年获法国文学骑士勋章。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电影。《活着》也是余华的代表作。 经典回放

小说以“我”——福贵的回忆展开,富贵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他的自叙身世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活着》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富贵)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斗争史。他亲眼目睹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相继离去,直到他惟一的孙子也走了,他买了一头垂危的老牛,从此二者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他的活着是一个结局,也同样是一个新的开始。

40多年前,富贵是徐家的独生子,小时候就不好好读书,长大后爱往妓院钻,痴迷赌博。后来龙二在和他赌博时动手脚,赢了福贵很多钱,致使福贵倾家荡产,福贵的爹变卖了家产,给他还赌债,富贵的爹也因为这一气而命归西天,岳父也接走了她老婆家珍,福贵这时候有所醒悟,意识到自己的家产都被龙二拥有了。

福贵成了一贫如洗的农民,他到了龙二家做佃户,在劳动中,福贵不知不觉心疼自己的女人家珍。家珍脱掉旗袍,穿上粗布衣服,虽然整天累得不行,但总是笑盈盈的。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以后,福贵的母亲病倒了。福贵去城里请郎中,却被抓了壮丁,身不由己地卷入到战争的洪流中去。在那两年的时间里,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也体验了身边战友离去时另人伤心的友情,但是,两年后,他依然活了下来,他的命运还在继续。

福贵回家后他的母亲已经死了,他过着虽苦却还算安稳的日子。凤霞长大了,17了,但由于又聋又哑,没人上门提亲。12岁的有庆在城里念小学。姐弟情深,凤霞被一户人家领去做女儿,有庆对姐姐念念不忘。几个月后,凤霞跑了回来。在家呆了一天后,凤霞又要被父亲福贵送走。但到了城里以后,福贵改变了主意,决定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村里办起了食堂,炼起了钢铁。有庆精心饲养的两头羊被宰杀了,他伤心不已。村里的羊全吃光了,粮食也快吃光了,食堂散伙了,村里人下地干活开始记工分了,家珍却病倒了,有庆想退学,但父母不肯。福贵不理解有庆,他认为在学校跑步不能挣饭吃。日子越来越苦,粮食越来越少。家珍的身体稍有起色,有庆却出事了。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不停地抽有庆的血,把有庆抽死了。福贵找到医院,不料那县长就是春生。

家珍的病越来越重。祸不单行,福贵也病倒了。春生来找过福贵他们三次。但家珍不肯原谅他。队长给凤霞做媒,男方叫万二喜,是一个县城搬运工,偏头,脑袋靠着肩膀,但老实、善良、勤快。文化大革命越闹越凶,春生被打倒了,福贵夫妇开门接纳了春生,家珍劝春生不要轻生,要活着,但这位县长还是上吊自杀了。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死了。凤霞的孩子叫苦根,家珍也死了。

福贵搬到城里和二喜、苦根住在一起。在一次干活中,二喜被水泥板压死,这年苦根才


四岁。福贵把苦根带回乡下。苦根真是命苦,他是撑死的,“这孩子不是嘴馋,是我家太穷,村里谁家的孩子都过得比苦根好。就是豆子,苦根也是难得才能吃上。我是老昏了头,给苦根煮了这么多豆子,我老得又笨又蠢,害死了苦根。”苦根死后第二年,老福贵买了一头牛,这也就回到了故事的开头。

福贵劳作着,顽强地活着。 【人物窗】

“老不死”的富贵

富贵他被无常的命运抛来掷去,弄得不由自主,但命运终究还是奈何不了这位像老黄牛一样坚忍的富贵。这当中富贵给人一种生命坚韧的顽强精神,他真可谓是“老不死”,连同陪伴他的“老不死”的老牛,在天地狭小而又宽大的空间延顺着天数之命与自握之命。

我们通过富贵联想到我们周围的一些人(包括未成年人)他们整天在抱怨生命的不公,生活的过度艰辛,学业的过度繁忙,工作的异常劳累;成天在那里追名逐利、勾心斗角、虚伪贪婪。但我们难道不知道在繁华浮名背后,还是那句“平平淡淡才是真”啊!面对生活的压力,不时就轻言放弃,每当我们要放弃的时候,我们想一想坚强的“富贵”,那么多的亲人离他而去,那么多的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他依然坚忍的活着。余华通过福贵发现了福贵精神,而福贵精神正是普通百姓面对生活和命运后的选择,也是那些曾经经历了苦难和正在经历苦难的人们常会丢失又总在寻找的东西。福贵在这里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大群人。我们常常说要做生活的主人,但我们究竟做到了吗?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看似强大的生活面前坚强一点呢?我想,我们应该从看似渺小实际强大“福贵”身上得到一些答案,人们应当珍视“福贵老人”这面凡人生存之道的镜子。

我们需要“富贵”精神,“富贵”永远是笼罩在我们生活前方的幻影,是牵动我们生存下去的引力,为了这个幻影我们需要付出一切。当然在付出的道路上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大美,这是我们们用整个生命寻找到的东西,那便是顽强与隐忍的牛精神。 【跳跳板】

电影与原著不同之处

余华的《活着》被著名导演张艺谋搬上了荧屏,使更多的人认识了余华和他的《活着》影视作品对原著有几个地方进行了艺术加工。

第一个方面的改编,将福贵的谋生方式由作佃户改为走南闯北唱皮影戏,出色地为整部影片牵出了一条线索,影片的时代背景也得以很好的突显。先是作为地主家的公子哥赌博输了以后借唱皮影戏解闷自慰,其次是输光家产后用唱皮影戏维持生计,到后来被共军俘虏,在军营里给解放军唱戏作为军营里的娱乐活动,最后在大越进时期又给村里人唱皮影戏作为慰劳。还有最后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得已烧掉了用了多年的皮影用具。皮影戏的每一次出现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脚印,从解放前到解放战争到大越进再到文化大革命,皮影戏为我们打开了回忆历史的大门。

第二个方面的改编,也许是张导演认为在影片中有庆被撞得满身是血的场面比捐血后悄无声息地停止呼吸的场面更让观众感觉有震撼力吧。但这样一改反而削弱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悲剧性。本来按原著的意愿,应该是要表明那个时代的穷人的生命是怎样的被人忽略和轻视。而影片这样一改,让有庆的死完全成为了一次偶然的事故。

第三个方面的改动,凤霞嫁给了身体有残疾但人老实的二喜,将二喜的偏头改成了跛脚。

最后一个方面是关于结局的改动,将原著的最后一点情节给忽略了。很显然,影片这里相对于原著更能给观众以更大的想象空间。看完文学原著,读者可能在心里有一些叹息,些惆怅。而看完电影,观众或许就会生出许多个猜测来了。如此种种,让人浮想联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925f157227916888586d74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