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维之《归嵩山作》

2022-08-20 05:16: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解读——王维之《归嵩山作》》,欢迎阅读!
王维,嵩山,唐诗,解读
唐诗解读——王维之《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带:围绕。薄:草木丛生之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迢递:路途遥远。闭关:离绝红尘间的俗事。解读:“五岳”之一的嵩山位于河南登封县,距离洛阳较近。公元721年,开元九年,王维被贬济州,五年后,辞官回长安闲居。开元二十三年王维得张九龄推荐,出任右拾遗,离开嵩山至洛阳赴任,这首五律就是他在嵩山归隐生活的写照。首联紧扣诗题的“归”字,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清澈的河流穿过茂密的树林和草甸,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由于此次赴任心情愉悦、从容不迫,所以车马所经之处呈现出一派平和、清静。中两联托物寄情,写出了归隐山林的悠然,也暗表了归隐之决心,有如流水归去之心不改,禽鸟至暮知返不变。他的暂时归隐何尝不是像陶渊明那样厌倦官场生活呢,想到漫漫归隐之路,诗人的心绪开始走向低沉,眼前之景也开始呈现出一派迟暮、萧瑟之景。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景观虽也呈现出闲散局面,却是充满了凄凉色彩。诗人寓情于景,由景致之中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悲凉的心境,可见诗人还未能放下那功名利禄的诱惑。尾联交待了诗人的归隐之地,并点题,一个“高”字,一语双关,既点出了山之高状,也是形容归隐之高洁。“闭关”既实指关门这一细节,又含闭门谢客、离绝人事之意。因此从尾联上看,诗人表面虽渐趋平和,但深处仍一丝惆怅微波。看来诗人在嵩山的归隐生活注定是有“闲”而无“适”的。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山西祁县)。后徙家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



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时,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郞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郞中。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安史乱后,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心迹。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司六等定罪,王维以此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二年(758),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次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王维信佛,


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故人称“高人”“诗佛”。《全唐诗》存诗4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88cc88519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