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例析20例》,欢迎阅读!
--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例析20例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很多文人墨客借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是对动植物特征习性的概括,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这些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解析其蕴含的生物学原理,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更有益于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增强师生的文学修养。 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红杏出墙”是一种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植物对光产生的一种应激性。 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宋"苏麟《献范仲淹诗》)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温度影响。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还有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也是一个有效积温的问题。由于地势高的原因,山中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大道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发育就慢。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在生态系统中,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落花被细菌、真菌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5、“西糊春色归,春水绿天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温度较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6、“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增广贤文》) 用茎等进行无性繁殖。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述的是苔藓植物) 8、“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漫兴》) 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像柳等植物的种子很轻,靠风力传播。 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一般农作物竞争不过杂草,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 1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舟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不仅是表达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性召唤。 1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动物对于外界的刺激趋利避害的反应,这属于生物的应激性。 12、“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以我畏炎火。”(清"秦应阳《飞蛾》) 飞蛾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所以才会有“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的说法。 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13、“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当天刚刚发亮时,就能感到光波而报晓。 先天性行为。属节律行为。 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同种动物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这属于动物的群聚现象。 属社群行为。 15、“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魏晋南北朝"刘祯《斗鸡诗》) 雄鸡体内的雄性激素使得公鸡色彩艳丽,有利于它吸引异性。 繁殖行为。 同种动物之间有时会因领地、食物、配偶等原因而发生争斗,这属于种内斗争。 (攻击行为)以上两种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春蚕“作茧自缚”后并没死而是化蛹成蛾,属于变态发育。 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捕食农作物,青蛙捕食害虫,这是一条食物链。听到青蛙在稻田里欢快地“歌唱”,所以才会“稻花香里说丰年”。 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李绅《悯农》)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的竞争力非常强,农民要在中午时把它们锄掉,使之失水死亡,使更多的能量流入到作物中。人通过出汗等方式散发出身体内多余的热量。烈日当空照,又在辛勤地劳作,当然会“汗滴禾下土”。 物质
循环。
19“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苏幕遮》)—— 叶绿体中的色素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液泡内的色素 2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细胞衰老
21.“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唐·顾况《行路难三首》)—— 遗传 2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唐·李绅《悯农》)—— 过度繁殖(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
诗句说明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过度繁殖”问题。 2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黄巢《菊花》)——光因素对植物和生长的影响
24.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 ——保护色
25“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 阳光是生态圈的能量主要来源
1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生物的多样性
2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野生生物的美学价值
2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种子繁殖。
2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谐的生态系统。 2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述茎、叶都是由芽发育来的。 30.“穿花蛱蝶深深见(昆虫的传粉作用于),蜻蜓点水款款飞(生殖)
31.“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向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鸟类繁殖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
俗语中的生物学原理
1生物与环境方面 1.1 大树底下好乘凉
它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大树底下不仅因为阳光照不到,温度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叶子要进行蒸腾作用(水以气体的形式从气孔散失掉),要从环境中吸收部分热量,才会使液态水汽化,进而使环境中的温度降得更低。另外大树底下空气不干燥,氧气含量高。这些都是在建筑物荫下乘凉达不到的。因此大树底下是人乘凉的好去处。 1.2 清山绿水常相伴
它反映的是植被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植被发达的根系,能固着泥土,使泥土不至于流入水中,使水变浑浊,从而流失。所以只有青山在,才会有绿水流。 2植物与矿质营养关系方面 2.1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它强调了在庄稼生长过程中,施肥的重要性。植物生长需要各种无机盐的供给,如果缺乏会出现各种缺素症,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要进行合理施肥。
2.2 种豆肥田
农田种豆科植物以后,不仅豆科作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遗留在土壤中,而且衰老的根瘤破溃后,里面的根瘤菌和含氮化合物也遗留在土壤中。上述物质中均含氮素,所以种植豆科植物能提高土壤含氮量,提高土壤肥力。 3物质运输方面
3.1 树怕扒皮,不怕空心
植物体里有两种运输线,一种是韧皮部中的筛管,它有助于将叶子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向下运输到根部。筛管一旦中断,根部因得不到有机物而死亡,进而整株树死亡。另一种是木质部里面的导管,它把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输送到叶及植物全身。树干空了的部分只是位于中心的髓和一部分老木质部,而靠近树皮的具有运输功能的新生木质部部分仍保留着。因此空心的老树还可照常活着。 3.2 红花还需绿叶衬
植物的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要运输给花,花才得以开放,如果没有来自“绿叶”的有机物供给,也就没有“红花”的开放。因此没有“绿叶”,也就没有“红
花”。 4能量流动方面 4.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此俗语描写的是一条食物链。它反映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能量在生物之间的流动。
4.2 一山不容二虎
4.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淤泥(藻类)。
“昔日螳螂去捕蝉,巧遇黄雀把路拦,黄雀又被金弹打,打弹之人被虎餐”(妮妮看我整理上面的话,就说了这段,我问她在哪里学的,她说看京剧背下来的)
能量在生物食物链中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到达最高营养级(老虎)的能量是有限的。因此在一定区域(一座山中),空间有限、食物有限,这样的环境只能养活一只老虎。两只(或多只)老虎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就要进行斗争,把对方打败,它才得以维持生存。因此一山不容二虎。
4.4万物生长靠太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88315e386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