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意境美 心境悲 ——《故都的秋》文本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

2024-03-07 01:44: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2课 意境美 心境悲 ——《故都的秋》文本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欢迎阅读!
故都的秋,人教,必修,意境,心境
高中语文教材备课参考:意境美 心境悲 ——《故都的秋》文本解读



《故都的秋》是写景散文的经典文章,作者郁达夫开头就概括了故都的秋的特点:“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全文紧扣清、静、悲凉取景,描写了五幅画卷,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涵泳品味,我们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审美情趣;结合作者经历,更能探求沉潜于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关于本文的取景有一疑问:作者说“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可是既至故都,却只字不提,反而专注普通的小院,四处可见的秋槐、秋枣,随处可闻的秋蝉声,人人躲不开的秋雨……我想,这些名胜作者一定游览过了,但是在领略秋的特点上,不具有大众化;而普遍存在于家家户户、街头巷尾的那些景象才更具有代表性。虽非名胜,然人皆处其中,可见、可闻、可感,写出来人人有共鸣。秋的味道、秋的神韵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才更鲜明。因此,作者尽管想到了故都的名胜,却落笔在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了。



全文展现了故都的秋的五个画面,在郁达夫的眼中,五幅画各具其美,又一样的清、 、悲凉。

晨院赏秋图,那是一种原始的、质朴的美。“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是平民百姓的栖息之处,人处于巨幅画面中,头顶碧空,静对着牵牛花的蓝朵,天幕中偶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人捧茶碗,不时呷一口茶,品味茶香的同时,尽享秋色、秋声、秋味。修饰词更加重了秋味,形容天色“很高很高的碧绿的”,秋天云淡风轻,天高地迥,“很高很高”是很真实的描写,“碧绿”一词形容天色之深,让人感到天地的辽阔干净深邃,所谓秋高气爽;日光是“一丝一丝”“漏下来”的,还清晰的能“细数着”,真的是光影稀疏,人心清闲;牵牛花最受人爱的是蓝色、白色,淡红色最下,这是赏秋人的心境……那牵牛花下“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又是多么的秋意!草木茂盛之时,叶子肥大汁水饱满,秋风肃杀秋草黄,草木衰败,秋草变得“尖细且长”,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描写逼真。

这幅画面用的大多是些“冷色”,如青、蓝、灰、白等等,秋院淡然的色彩,符合作者


悠闲的情调和心境,此景此情,是故都的秋景原生态的呈现,流露着百姓生活的原始的质朴的美。秋景、秋情、秋意都那么和谐的融在了一起。

偌大的故都,植物繁多,作者就写了街上的槐树,而且不写树冠,不写枝干,特别关注那“像花而又不是花的一种落蕊”,没有多少文字的描写,只简单说明特征,铺在地上,没有声音,没有气味。这才是要表达的重点,因为这是生命衰败死亡的迹象。这就把对落蕊的悲凉美的欣赏引向更为深刻的境界。作者审视着“灰土上的扫帚的丝纹”。既觉得“细腻、清闲”,还有潜意识下的 “落寞”,从意识写到潜意识,令人感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深沉”。这遥想的内容大概就是对生命衰亡的思考吧!那条条的丝纹里流露自己的孤独、落寞和伤感情怀,而把悲凉、落寞、乃至死亡当作美来表现。这就是意境深远的地方。

秋天中的生灵也有万万千千,作者只写了一种——秋蝉,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它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作者对秋蝉的外形、生存环境并无只字描绘, 仅用“衰弱的残声”便形神具备。“衰弱”,言其生命力弱;“残”,言其声音时断时续。短短的五个字,已经描绘出秋蝉在秋风中的悲鸣、在生命末路上的挣扎,令人深感生命消亡前的无助和悲伤。骆宾王曾在《 在狱咏蝉》中写到秋蝉的艰难处境“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以秋蝉的处境暗指自己被人诬陷入狱的不幸遭遇。那么郁达夫有无寄予自身的深意呢?还是有更加深广的内涵?可以肯定的是,文字背后无论是什么,都脱不了悲凉的底子,那是情感的悲凉美。

秋雨是少不了的,作者抓住了“息列索落”的特点。因为秋雨常伴冷风而至,落叶随风舞,雨滴入耳便觉七零八落,“息列索落地下起来”描述逼真。雨后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一个“咬”字,表明并非吸烟,烟管如同闲人的标配,妆饰而已。“缓慢悠闲的”互答:“天可真凉了——”……这缓慢悠闲的谈吐,表现出的却是一副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的众生相,教人可怜又可悲!没有抗争的欲望,更没有对希望的期盼,或许,这才是郁达夫感到“特别的悲凉”的根本原因。确切地说,这深沉的悲凉无关秋,来自人。

北方的秋果只写了淡绿微黄的枣子,写枣子极盛之后的衰残,生命极致后便走向“尘沙灰土的世界”,故都就变成混沌博大的苍凉世界。

秋院、秋蕊、秋蝉、秋雨、秋果,五幅图,给我们展现故都的秋貌,流露其表的是“清”“静”,而深入人心的是“悲凉”。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那么透过郁达夫笔下简淡而富有意蕴的文字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什么让作者着意清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809890c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e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