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寓言与《韩非子》寓言作为说理工具的差异

2022-04-18 23:40: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庄子》寓言与《韩非子》寓言作为说理工具的差异》,欢迎阅读!
韩非子,寓言,说理,庄子,差异


浅谈《庄子》寓言与《韩非子》寓言作为说理工具的差异

摘要:寓言在《庄子》和《韩非子》中都是作为说理工具而存在的,但其在两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工具性质却有所不同,一个是蕴含无限哲思的躯体”,一个是映射深刻思想的镜像。关键词:寓言躯体” “镜像



先秦寓言是为了向听读对象阐发自身的哲学政治思想而采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对以写作主体身外之人、事、物为主人公的故事的叙述,形象生动地传达作者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哲思。在诸子作品中,寓言是作为一种说理工具而存在的,但由于诸子在哲学追求和美学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说理工具在作品中呈现了不同的性质和作用。本文拟围绕这一问题对先秦寓言的代表——《庄子》寓言和《韩非子》寓言进行简要分析。

一、《庄子》寓言:道学思想的躯体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家拉·封丹将寓言的故事性和寄寓性形象地描述为:“一则寓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故事好比是身体,寓意好比是灵魂[1] 正如拉·封丹所述,《庄子》寓言中的一个个精彩故事鲜明地体现了它作为哲理的身躯而存在的价值。



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继承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追求听任自然、顺应本性、万物齐一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在其文学观和美学观上也集中体的思想。他反对一切不合于的人为艺术,追求自由无限的大美在这种观念的统领下,集中体现庄子散文文学成就的寓言不像其他诸子寓言那样,多以正面的叙述和写实的笔法去为自己的哲思构建来源于现实生活本貌、被听读对象所熟悉的立体形象,而是将生活加工演化成一种荒诞虚妄、神思无涯的超现实故,故事中的人、神、鬼、动物植物以有别于现实生活的形态和思想构成了超现实生活状态,使听读对象遨游于一种高度理想化,摆脱了尘世束缚的自由世界,并透过这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意蕴深远的虚拟生活去领悟庄子幽远的哲学思想。在这些寓言中,我们看不到生活的原貌,看到的是由作者的哲思为精神灵魂,以虚构玄想的故事为肉身的组成体,而要认识这些崭新的形象,我们必须透过其形象直观的身躯,去挖掘领悟其精神内涵。《逍遥游》中著名的寓言故事藐姑射之神为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生活中无处可寻的至美神人形象:“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之人也,物莫伤之;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通过这一人物,我们感受到的往往是一种外在形象上的纯洁与美感,但作者所要传达给我们的却不在于此,而是从形象内部流露出来的摆脱尘世束缚,达到自由神游的状态。这里的藐姑形象是庄子所追求的绝对自由精神的载体,她不再仅仅作为一个形象而存在,而是被转化为一个理性的思考所借以呈现的身躯”,并因理性思维这一灵魂而存在。其实在《庄子》,类似的例子是很多的,他们以虚无缥缈的形象、极富夸张和想象色彩的情节,使人物的描摹和故事情节的叙述带有了强烈的象征意味,而这些主人公和围绕其展开的故事则作为一个承载寓意的躯体,为思想的传递提供了一种生动立体的方式。






当然,《庄子》寓言中也有很多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的讲述来传递深刻的哲思。这种寓言在文中的作用看似一种直观的镜像式的说理,但我们细细体会,还是有其独特之处的。我们以《庄子》寓言庖丁解牛为例,故事较为细致地讲述了庖丁为文惠君宰牛,并借此引出的宰牛与保养牛刀的理论的故事。如果按照镜像式的理解,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思路:故事中宰牛与保养牛刀的理论掌握客观规律问题上给我们以启示。而实际上,庄子使用这一故事的目的在于以牛喻社会,以刀喻人,以庖丁解牛这一生活事件,来引出如何在戕害人的本性的社会中求得正确的养生之道。可见,这则故事更多的还是作为一个精神内质的躯体去寄寓作者的哲思,象征意味比较浓,而非以生活的事件去直观地解释某种道理和思想。可以说,在这类寓言故事中,庄子往往将本身 不可受不可闻的道,物化在真实、可知的客观事物中,从而为虚而无形的道找到了一个形象的载体,使之变得可被感知。因此,《庄子》寓言的工具性质是身躯大于镜像的。

二、《韩非子》寓言:法学思想的镜像

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思想的核心是以法为核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学说,同时他的作品中也表达了较为鲜明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虽然在文艺观上韩非与庄子有某些相似的地方,即他们都反对文饰礼乐,但庄子散文却在客观上呈现了浓郁的文学色彩,而韩非则更为鲜明地体现为重实效,轻玄想的创风格,多采用较为真实的生活事件和历史故事作为说理的材料,通过能够体现生活本貌的人物和事件去说明自身所要阐发的政治思想,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韩非子》的寓言中,多以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或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为主人,以这些人物的言行和经历的事件为例证,借以阐述与之相近的道理和思想。他的寓言故事更像是让我们通过照一照历史的或生活的镜子,透过具体的、熟悉的形象去发现我们尚未注意到或未能深刻地把握住的道理,从而领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抽象的思想,并接受作者的特定思想。所以,《韩非子》寓言是在以镜像方式直观地展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并以此为例或以此作喻,让听读对象透过这一来源于生活的实例,去体会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镜像式的说理工具。以《韩非子·说难》为例, 非使用了郑武公戮关其思宋人疑邻弥子瑕失宠等三个故事来为自己的观点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提供例证。在上述三个故事中,郑武公杀了讲实话的大臣关其思,宋国富人因关系的远近而妄加怀疑邻居盗窃他家的财物,当处于受宠和失宠的不同境遇时,弥子瑕做出的相同举动却得到了君主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些或再现历史人物的遭遇,或反映民间生活的故事,都透视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君臣利害各异,造成君主喜怒无常并且多疑,不是进说者的进言存在问题,而是他们在使用进说的技巧上出现了困难,因此,进说者不能不对君主察言观色,洞察其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讲究恰当的进说方式。不难看出,这些故事中的道理的传递,并非象征性质的,而是直观、明确的,故事的讲述为某种特定思想的传达提供了真实的例证,而读者也可以很容易地从故事所描写的对象中直接汲取某种教训,就好像我们照镜子一样,我们可以从镜像中去发现自己的美与丑,并找到自己有待改进之处。因此我们说,《韩非子》寓言是作者政治思想与哲学观点镜像”,它往往立足于现实,真实地再现特定历史事件和生活场景,从而直观地反映某种教训与道理,达到辅助说理的作用。






可以说,都将寓言作为说理的工具,使庄子的思想和韩非子的思想都得到了形象的传递,而对这一说理工具进行了个性化地处理,使之具有不同的性质风格,使得《庄子》寓言和《韩非子》寓言为读者提供了风格相异但同样精彩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 方卫平,王昆建 《儿童文学教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19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796f7c0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