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心理学论文》,欢迎阅读!
社会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工商2班 谢耀德 2011333500234
摘要:从众行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从众行为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利有弊,不可一概而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共同的语言、价值观和较为一致的行为方式有利于社会功能的执行和社会文化的延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若不根据实际情况一味地盲从,则可能给社会或个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从众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众行为具有正负效应,人们遇事应该理性思考尽可能地减少盲目从众行为。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和行为就是很典型的从众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行为 心理
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所谓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在大学校园中,从众现象也很普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充满热情,勇于创新,常常以标新立异的装束和独特的言谈举止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不是很强,往往会陷入焦虑、困惑和迷茫之中,导致行动上随波逐流,思想上迷失自我。到了大学,更加的接近社会,大学生也更加容易受到从众的影响。
一.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
学习从众。新生入学后都在探索大学环境新的学习方法,寻求新的学习动力。班级、宿舍每个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平时学习时间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员最直接的“参照物”。他们在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程度不同地与班级、宿舍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不仅如此,作息习惯、生活情趣、业余爱好也易趋同和从众,共同合成对班级、宿舍成员的鞭策力。高校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入校时实力相当并且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宿舍之间在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优等生、英语过级、研究生录取等相对来说班级、宿舍都比较集中。宿舍成员集体出动参加各种证书培训班,已是大学校园蔚然流行的风景。
消费从众。进入高等学府,对于刚刚脱离高中苦海的大一新生来说可谓是大开眼界,校园里不乏穿衣戴帽各有一套、抽烟喝酒各有所好、吃得高档、穿戴时髦、玩得够派、抽烟名牌之辈。有些大学生下餐馆、赶舞场、览名胜、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外出上街常坐出租车;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在一些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其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其绝对数不小,而且对他人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这个我就深有体会,因为我也受到了这个方面的影响。
恋爱从众。大学是一个恋爱的季节,成双入对的男女们形影不离。同读一本书、同吃一碗饭在时下的大学校园里已是公开风景。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的班级一阶段没有几人谈,而另一阶段则出现了一群谈恋爱的;有的寝室无人问“爱”,有的寝室全在“爱中”。大学校园内也不乏舍友或者同学怂恿某人追求某人的现象,尤其是在宿舍熄灯之后的卧聊,舍友之间交
流各自心得,未恋爱的羡慕恋爱的,恋爱的鼓动未恋爱的,如此相互地“激励”便会出现恋爱从众现象。
上网从众。大学生活空暇比较多,课余时间多数用来上网,沉迷于网络,迷恋网络游戏和网络色情。宿舍同学之间相互怂恿,结伴长时间网上游戏,花费大量财力和精力,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一些原本不喜欢网络游戏的学生在其他人的怂恿之下也走上网游的道路,为的只是能和大家玩在一起。
作弊从众。常常会发现大学校园内作弊总是一个一个小圈子的人共同作弊。校园里兴起 “考试不看白不看”的哲学,“学不在深,作弊则灵”,考场上作弊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反而被讥笑为“傻瓜”,这种消极的现象正是作弊从众的结果。
除此之外,大学校园里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从众行为,进入了大学,我也深深感到大学从众的严重。我进入了大学之后,看到其他同学的一些行为,感觉是大学的流行行为,也就跟着去做了,确实对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所以我就去学习社会心理学,以便于让自己可以有正确的心理来面对大学的生活。 二.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利与弊
从众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众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
一个社会需要共同语言、共同的价值与道德观、共同的行为方式,作为担有预期社会化责任的大学校园更是如此。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如果不能在很多方面与班级体里同学保持一致,那他就会被群体视作异类。反之为了融入到群体中去,采取从众行为便可以减少心理冲突,获取心理上的平衡。有很多大一新生就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刚踏入大学校园,离开家庭贴身的照顾,时感孤独寂寞,于是为了和同学打成一片便采取从众行为。而同时这也为后期的大学四年生活是积极还是消极埋下了伏笔。 (2) 理性的从众行为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群体是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内化的重要载体,是影响个人的具体形式。个体往往对照周围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来感觉自己的价值,通过反馈整体的价值取向,来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独立意识增强,但仍有较大的依赖性;社交需要强烈;求知欲望盛;自我期望值高等。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对所属群体具有较强的归属需要,而要获得归属感,从众就是一个必然选择。大学生对其群体的从众,有益于具有开创性的大学生群体亚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促进社会主流道德的发展变化和完善,并产生德育的群体效应。 (3) 盲目地从众使个体失去个性和创造性
从众行为是在群体压力下发生的,因此盲目从众会使自己失去个性,限制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失去接受挑战的机会。大学时代是追求个性、完善人格的时期,盲目的从众会使思维形成依赖性,遇事不动脑筋就随从于别人。尤其对于那些在班级、宿舍中处于劣势,容易放弃己见而从众的学生就更不可能在大学期间完成真正锻炼自我的任务。久而久之形成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73a35dece2f0066f53322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