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管理课堂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及其教学策略研究》,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课堂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王希泉,姚峥嵘
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7期
引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教学中往往被忽视,我们认为培养工商管理人才,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应放在立德树人的首位[1]。
一、企业管理类课程中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内涵与外延
1.1 企业管理类课程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内涵
企业管理类课程长期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培养,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养成没有专门作为一种管理素质来对待,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干中学,用中学,改变以往教师苦讲,学生不听的态度。老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快睡着了。通过分成小组进行学习,让学生有感性认识,能够看到具体的企业社会责任例子,学生也会觉得需要学得太多了,连做PPT 都嫌做得不精美,做得不漂亮。而且通过讨论,效果明显,如果单纯让老师讲,学生没感觉,而且学生也能够成为让我们思考问题来源[2]。
要大学生能够对知识能真正理解和应用,而且大学生有自主性,学生能够找到自我学习和实践的方式,教师界定为引导者更为恰当。另外,作为企业管理的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大师,要有一种教学风格,形成课程评价的体系,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更好,让学生通过专业的学习学会做人做事做事业,提高专业素养。每个学生发个本子,让学生记录,觉得把纯文字的东西更多地用关系图,流程图和模型图表示,把学生比作弹簧,给压力才能出成果。执行组长对组员也进行评价,哪个小组做得好,有相互之间小组推荐完成汇报工作,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巧和做法。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 另外,从理念上指引学生,让学生知道未来做什么,通过视频和动画片,一个动画片就能够让学生理解企业社会责任[3-6]。
1.2 企业管理类课程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外延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包括在企业管理学课程中,在其他诸如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也非常的重要,要树立质量第一,服务于利益相关者的意识,将这种对社会负责的意识传递给每一位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成为今后工作并成为管理精英的必备前提。
总而言之,让学生学企业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只有了解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教师也能达到悦已达人,培养具有高度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人才的目标[7]。
二、企业管理类课程中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分析
2.1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迫切性和人才培养存在的误区
正如宋谦(2016)提出我国企业在招聘经管类大学毕业生时,往往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个人中心,为企业奉献精神缺乏,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干,由此看来,随着90 后00 后成为企业的主力,人才培养在社会责任意识上明显存在着不足。
从大学课堂教学上看,培养工具理性比较关注,而培养人文精神存在着不足,将培养人文精神等社会责任意识过度让渡给两课培养,应该看到在专业课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仍然是不足的,应该与两课等课程相配合,形成合力[8]。
2.2 企业社会责任
随着产权制度的变革,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企业管理者对谁负责、怎样负责的问题。由于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以Friedman 和Hayek 为代表的许多学者认为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对股东负责、让股东利益最大化。但企业与社会关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假药事件、矿难事故、拖欠职工工资、生态环境破坏等。这些问题与社会期望出现了强烈的反差,这时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但只是个概念、思想,但为什么要有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有哪些内容、怎样承担社会责任都不太清楚。经过理论界研究,Freeman 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企业不仅应对股东利益负责,而且应对界定清晰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利益相关者的提出,把企业社会责任对象明确了,把对谁负责明确了,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支撑。具体企业应该承担哪些责任也得以明确。刘俊海(1999)、张士元(2001)、王加灿(2006)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对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9-11]。
三、企业管理类课程中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
3.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
史秋衡认为,通过实地调研,得到大学的学习过程类似于链式反应过程,第一学年是大学学习生源的开端,它极大地决定了大学第二学年的学习成绩,第二学年成绩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第三学年成绩,第三学年成绩则很大地影响到了第四学年成绩,四个学年的学习基本上处于一种马尔可夫链状态。而且室友关系对于大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综合全国的总体情况,我国大学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情况仅处于“基本满意”状态(53.4%),满意及非常满意仅占23.3%,还有23.3% 的学生对学校不满意,年级趋势表现为大四最满意,大一次之,大二、大三最不满意。
因此,需要重民主管理,确立学生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机制学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结晶。应改变学生对专业教育满意度不佳与重选母校比例过低的现象。学生反馈的信息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与管理各方面的问题。重教授治学,提升专业教学过程的成效。重学用结合,设计一体化课内外教学制度–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得到了知识,并且经常应用,那不是很愉快的吗?得走出“人才培养= 教学= 课堂教学= 教师‘讲’”的概念误区。重乐而好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12]。
3.2 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向传统的专业教育渗透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向传统的专业教育渗透需要有一个探索和积淀的过程,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系统设计,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思维的学习,将专业教育与企业社会责任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我校营销专业采用三加一模式,最后一年为实践环节,正是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思维,提升学生企业社会责任能力的做法。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体验融合。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角色体验。将社会调研、信息数据整理、企业参观等纳入课程学习内容,使学生定位于营销人员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者的身份,在实践活动中 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训室、走入企业,将实践教学与产品研发、课题研究等工作相结合,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技能水平[13]。
3.3 强化专业实践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体验
同时,强化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竞赛、沙盘管理大赛等平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加强专业实践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体验,形成将创新企业社会责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理念贯穿到课程设计的全过程。 建立创业平台和基地,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其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功能;借助地方办学或行业办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或行业企业的资源,争取地方政府或行业支持学生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支持, 强化平台与各种创业资源融合。构建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平台,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针对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的需要,成立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协调机构[14-15]。
作为企业管理的教师主要是形成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思维和企业社会责任教学法,这有别于管理学思维和培养中层管理人员的传统教学,自己在开设管理学和企业社会责任课以及开展实践教学中是大有可为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71d1fe8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