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勃诗的意象风格》

2022-03-19 06:39: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王勃诗的意象风格》》,欢迎阅读!
王勃,意象,浅析,风格
《浅析王勃诗的意象风格

摘要:唐朝是这一体裁蓬勃发展的时期,名家辈出,卷帙浩繁。为这场好戏掀开帷幕的便是以王勃为代表的初唐四杰的诗文风格。隋末唐初,主宰诗坛的主要思潮是齐梁宫体诗的模拟之风,呈现出萎靡不振,格局狭隘的诗歌创作局面。直至上官体的持续蔓延,终于激起了文人的反击之潮,也就是初唐四杰的回归式创作。王勃将创作的手越过齐梁以及唐初五十年,伸到了那之前的汉魏时期。将七言古诗,五言律诗的形式固定下来,并积极创作五七言绝句。在内容方面,向往汉魏时期行文的刚健和风骨,跳出宫体艳情诗的囚笼,运用大量典雅,清刚的意象,为萎靡的初唐文坛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关键词:王勃;意象;初唐文坛

一、擅用典故

王勃诗爱用典故,这也使得很多文学批评家批评其诗难读,略显艰涩。但不可否认,大量用典也丰富了诗歌的容量,往往一种意境,一种情思需要用多句进行铺排,而使用一两个典故词语,就可以点明意境和情思,也可使诗歌表达更委曲,余味绵长。

比如,在其七言古诗《江南弄》中,化用了宋玉《高唐赋》中神女为楚王自荐枕席的典故,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楚梦云雨的典故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表述,王勃在开篇便使用上述的几个意象,来形容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使人一下就捕捉到了此诗的主旨,并且增加了情思的厚重感和浪漫感。

再如,王勃诗中有不少脱胎自前人的诗。王勃在其五言律诗《铜雀妓·其一》中描绘了金凤台,铜雀台等诸多北魏都城内的意象,最后一句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表达一种对时光易逝,人事之变的感慨,西陵是曹操的陵墓,松即指墓松;绮罗即是对歌女的代称,借歌女的悲苦控诉,抨击以曹操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冷漠无情。这最后一句便脱胎自庾信《拟咏怀诗》的徒劳铜雀妓,遥望西陵。王、庾二人都致力于革除萎靡的诗风,重振诗之骨气,在这两首诗中同样抒发了对时空转换,物是人非的思考。笔者认为王勃此句熔铸得非常成功,同样的意象,他转换了抒情的口吻,用歌女的问句代替诗人置身事外的理性议论,从而加深了情感的深刻性,将曹操的无情与歌女的悲惨遭遇,对比得更加深刻,更有现实意义。

还如,众所周知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便脱胎自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不难看出,同样的意涵,王勃的诗句更加耐人寻味,客居的游子读起此句时,应会倍受鼓舞。 二、偏爱月华浓

每个作者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群,王勃也不例外,纵观王勃诗,不难看出哪些意象使用的频率最高。首先,明月、清风、霜、烟、云,雨等被频频使用,王勃偏爱从广阔处着笔,不局限于一隅。同时,也偏爱描写夜景,他笔下的夜是开阔的,苍茫的,但并不是粗略的,使人悲伤的,而是精致的,如同万物都涂了一层月华。

请看五言古诗《山亭夜宴》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休晦南河色,荷翻北潭影。清兴殊未归,林端照初景。这首宴游诗以写


景切入,描绘的景致高雅中带着一份疏离和沉寂,王勃使用大量渲染夜色的形容词,如等和单独的静物野径岩扉,构成了一副幽深、寂寥的深夜画卷,同时,也不乏动态描写,如同画龙点睛,在众多排列的意象中,只添加一个动词,就将整个画面点活,荷花在风中翻弄着自己的倒影,就像是一位妙龄女子在镜前端详自己的妆容,使深夜具有某种人格化的倾向,显得活泼可爱。另外,他的宴游尾句又充满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文人雅集,漏夜而来,乘兴而归,与前面勾画得意境似乎不太相符,但这正体现了王勃创作技巧的沉稳,这份沉稳的自信来源于厚积薄发,同时情感充沛,积极豁达。二者相互协调,熔铸成诗。 三、临江而感

古往今来,就有很多江边渡口送别之诗,如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再如柳永《雨霖铃》中的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不只是送别之时,当友人乘船离去,自己孤身一人游宦异乡,送别的江畔就会成为诗人久久伫立之地,临江而感,寄托忧思。

这类诗在王勃的诗中占很大部分,这类意象在王勃诗中频频出现。比如七言古诗《零夜怀友·其一》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在这类诗中,王勃笔下的景色格局非常开阔,且使用烟雾霜月等词,使周遭笼罩着一种朦胧、苍茫之感,为下文抒发游子客居异乡的孤寂,悲苦的情感做整体的渲染。

再如五言律诗《重别薛华》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明月秋风楼台洲渚等,王勃善于剪裁这些意象,诗中涉及的种种意象必然都是为抒发离别的愁苦服务,使读者被浓浓的悲愁之感包围。 四、劲松与香兰

出生于宦官之家,书香门第的王勃,对于能够展现高洁人格的意象自然也很偏爱。王勃喜松,常以松自况,抒发个人的性情。比如其五言古诗《咏风》尾句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此诗的主题为咏风,自然要选取植物去展现风的姿态,王勃独独选用了这一意象,松声又称松涛,指风过松林时,形成的如同波涛的声音。从前便有下帘危坐听松涛之句,听松声是一种文人雅趣。 王勃诗中经常出现兰草,且脱胎于屈原的兰草意象,代表了对理想的追求以及自身品性的展现。比如在《秋夜长》中有崇兰委质时菊芳一句。再如《郊兴》中有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之句。还如《春庄》中有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之句等。

古往今来,诗人都喜欢使用高雅的植物做意象,来象征自己的人格。王勃喜爱松树的挺拔坚韧,和终年常翠的样貌,喜欢兰草独居山涧,吐露幽香的远世之姿。通过王勃的的意象,在人格的建立方面,不难看出他是如何要求自己的。

五、结语

王勃家境优越,才思过人。本有一腔壮志,以天下为济,却难料世事,加之小人妒忌。因此他远离城阙,寄情山海,在广阔天地中宣泄心中悲苦,在大好山川中得到释放,也使后人有幸得见他壮阔的诗境与胸襟。

王勃的诗歌意象风格的形成与他的人格力量是分不开的,他跳出宫体诗的范畴,如同一道清凉的风吹散迷乱的雾,重召汉魏风骨,再引屈赋象征,为盛唐千百种诗歌开辟了一条清幽小径,路上有松竹,有香兰,有鸣琴,有清酒,尽头有


山峦,有开阔江海,有他的理想与情衷。 参考文献

[1]聂文郁.王勃诗解[M].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 [2]杨晓彩.王勃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闻一多.唐诗杂论[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4]谢思炜.隋唐气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谢遂联.唐代都市文化与诗人心态[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6]高举学.王勃的才情与人格追求.贵州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3

[7]苏爱风.论王勃诗中的”“”“”.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社科.2011 [8]杨晓彩.王勃之文学史意义.忻州师范学院.201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6e0b78b3b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d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