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论 填空判断

2022-04-13 02:23: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导论 填空判断》,欢迎阅读!
填空,导论,判断,教育
一、填空题

1. 教师角色实际上就是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1.行为模式 )。

2. 教师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既要遵循社会要求,也要创造性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教师的角色实际上是规范性和(2.自主性 )的统一。

3.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 3.学习方法)的传授者。

4. 适应个性化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原来的强调统一性的教育者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4.材施教)者。

5. 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课程的(5.开发者)。

6.随着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换,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人为本、以( 6.学生)发展为本成为时代教育的最强音。

7.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后, 7.自主 学习将成为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

8.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8.向传递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对话与互动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第二章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发展 一、判断题

1.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重心已逐渐由关注教师职业地位的提高转移到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1.

2.“教师的工作应该是一种专业性职业”的倡议最早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发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的。2.

3.1933年,哲学家怀特海在《专业》一书中首次为“专业”下了定义。3.

4.所谓专业的“服务理想”就是指专业内的成员具有利他的、客观的、一视同仁的服务态度。4.

5. 在专业众多的特性或标准中,专业自主权一般被赋予基础性地位。5.

6. 教师专业“化”之所以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根源于教师职业在现实中至多只是一个半专业性职业。6.

7.休伯曼和古斯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将教师看作被发展的客体。7.

8.伊文斯采用二分法来分析教师发展的要素和维度,他认为个体教师的发展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个人发展与专业发展。8.

9.萧恩(Schön)强调,实践者必须以“行动中认知”与“行动中反思”等方式,才能够生成实践性知识。9.

10.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教师必须保持对学生的“无条件关怀”,即无论儿童做了什么,论学生做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他们都应该得到关怀。10.

11.休伯曼和古斯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只具有历史价值而毫无现实意义。11.

12.视教师发展为一种过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样可以将教师克服发展挫折和危机纳入教师发展研究的视野。12.

13.古典专业化论是以结构功能主义的特质论为基础的。13.

14.目前在学界,分别以professionalizationprofessionalism来描述对专业地位的寻求和对提升服务质量的关注的研究者居多。14.

15.按照古典教师专业化论的逻辑,教师地位的改善是首要的。15.

16.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知识具体包括一般教育学知识和学科教育学知识。16.



第三章 教师发展的过程

一、判断题

1.费斯勒(FesslerR)和休伯曼(HubermanM)研究教师发展阶段问题时都采用了职业/生涯周期研究框架。1.

2.根据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入职期(career entry)时间在第1-5年。2.

3.根据伯林纳的新手—专家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胜任水平教师是至少有四五年教龄的教师。3.

4.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原则意味着教师发展应是一个自主学习自我超越的过程。4.

5.training model)都符合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原则。5.

6.强调通过外部力量对教师进行训练与规范,教师

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种教师发展观源于实证主义哲学的人性观。6.

7.应用理性情绪疗法矫治教师职业倦怠的核心是驳斥、去除教师抱有的非理性信念。7.

8.教师职业倦怠的人格解体维度是指用消极的、冷漠的、疏远的甚至不人道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甚至视对方为无生命的物体。8.

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动性、情境性的强调,是“主体性发展”、“交往性发展”、“实践性发展”等教师发展基本原则得以确立的依据。9.

10.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分布认知理论是教师发展的“交往性原则”得以确立的重要依据。10.

11.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社会环境、学校组织、工作任务和个人特质。11.

12.理性情绪疗法的完整的操作模式是“ABCDE”,其中A指激发事件;B是指对事件所持的信念;C指对不合理信念的自我辩解。12.

13.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是指在工作中成功感和能力感降低,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13.

14.在饶见维提出的教师发展的“知行思交融模式”中,“知”与“思”主要体现了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原则,“行”主要体现了教师发展的实践性原则。14.

15.强调教育专家确立的教育理论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教师成为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继承者,这种教师发展观源于实证主义哲学的知识观。15.

16.美国学者威尔逊曾指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具备三项关键特征:第一,教师学习应该是被激发而不是被灌输;第二,教师专业发展发生于“学习共同体”之中;第三,专业发展必须包含一种批判性同事关系。威尔逊提出的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二、三项关键特征符合教师发展的交往性原则。16.

第四章

二、判断题

1. 反思思维与技术理性理论思维本质上是一样的。1.



2. 哲学层面理解,对话本身就是思维的过程,它可以不

受限于主体的数量,既可以是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也可以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还可以是自己与情境的对话。2.

3. 优秀的教师只要做好一个积极的实践者就可以了。3.



4. 反思日记法中的日记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

包括传统上的教学日记,也包括教学随笔等所有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之余撰写的反思小文。4. 5. 反思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

式。5

6. 反思是个体对于自身知识、意识、观念的审视与重构。

6.

7. 教师反思是教师仅仅对于过去的教育教学行为、经验

实践活动的反省与调节。7.

8. 教师的角色就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

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8.

9. 教师的教学实践就是一种技术行为。9.

10. 教师在其有限的工作生涯中,随着时间的推延确实

能够积累大量的经验经验就意味着成长。10. 11. 教师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加强教师自主发展意识的

建设过程。11.

12. 教育惯习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12. 13. 在缜密性反思中,教师主要是根据外部权威,如专

家、研究者和政府等所制定的规范和标准来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评价。13.

14. 教师的反思活动,不包括对于自身成长经历的反思

14.

15. 教师反思的首要环节就是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

体问题。15.

的合作活动是否具有(4. 专业活动 )性质。 5.基于博客的教师合作的运作过程大约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步骤:撰写博客日志,进行个

反思;与博客同事互动研讨,进行( 5.合作反)。

二、判断题:在()中划,如果是错误的,请简单说明理由

1. 在前喻文化里,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具有绝对权威地位,因为只有教师掌握、拥有知识与真理。

2.“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两句话道出了当代教师自我发展的基本途径。 当代教育中,教未必知困,知困也未必能够自强,二者都是教师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教师发展不仅涉及到教师自身素质,而且还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外部条件与环境。

3. 师生之间的“视界融合”就是指师生的观点达成一致。( 师生之间的视界融合是指双方在交往中,形成的新视界既包含对方的视界,又包含自己主观创造性的双重性新意义,由此实现双方各自精神世界的拓展和人生经验的增长。

4. 教师在工作中所面对的是学生的心理、心智、感情等变数,这些变数使教师的教学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称之为非常态的教学情境。(

5. 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合法权威能够使教师成为对话关系中的首席。 在具有对话精神的师生交往中,教师要使学生信服的是他的个人魅力,而不是合法权威。

6. 开展对话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模式,要在课堂中多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

7. 在课堂“信息场”中,教师和学生一直处于场引力的作用下。( 师生若不能彼此理解,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信息传递减少、减慢就会形成场斥力。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交往模式,民主自由的空气,团结合作的精神,变场斥力为场引力。



8. 教师不仅生活在以理智性、逻辑性为特征的成人世界,而且还生活在具有童话精神的儿童世界。

9.教学是师生在课堂这一场域的相遇,在教师的努力下,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形成新的视界,并在知识、智慧与精神获得成长。 师生二者之间的精神相遇,不仅仅意味着单向的学生走进教师的视界,使学生在对话中生成新知,与此同时,教师也将走进学生视界,生成新的教师知识、教学经验教育智慧等等。



10. 从生命的维度来看,教育究其实质来说,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对接与交融,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摄养。(

第七章 教育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中提升

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按研究成果的形态来分,教育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 研究

2.为了适应日益加快的教育变革,教师必须实现由“技术型”教师到( 研究型” )教师的转变。

3.英国课程论专家、课程改革家和教师行动研究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斯腾豪斯(L. Stenhouse)从(自主专业发展 )的角度指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重要意义。

4.教师研究与专业研究存在着诸多差别。例如,在成果应用上,教师研究强调(实用性)和对教师个体的意义,而专业研究注重结果的意义、理论的显著性和可推广性。

5.行动研究对教师来说不仅是一种改进教育实践研究方式,它更是一种促使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

6.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嵌入式学习的发生。所谓嵌入式学习是指在( 教育研究 )的过程中发生的学习

7.就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来说,教师不需要太 第五章测试题

多的学术积累,应当强调以(个体经验) 为主要的研究一、填空题

础。 1.所谓合作,是指特定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

第八章 初任教师发展 同的目标和追求共同的利益而形成的一种自愿、平等的

测试题 1.人际互动 )方式。

一、判断题 2.教师合作文化的基本形态包括自然合作文化和

1.1971年,英国教育家詹姆斯·波特提出了著名的( 2.人为合作文 )

3. 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 A.( 3.“教师教育三段论”。 1.

2.初任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教学理想在教师文化 )的角度探讨了教师合作问题。

严峻、残酷的日常课堂生活现实面前的彻底破灭被称为现4. 教师合作包括专业合作与非专业合作。区分这

实震撼。2. 两种合作的主要标准是看教师同事之间

1


3.许多研究表明,初任教师在第一年教学期间,对教育的态度会越来越趋于传统、保守或主张控制。3.

4.“洗掉”(wash out)这一术语通常表示初任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已经形成的一些知识或观念在进入教职以后很快被放弃的现象。4.

5.初任教师面临的困难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另一个是学生教育管理面的问题。5.

6.与专家教师相比,初任教师拥有最多的是职前阶学习的一些原理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以及案例型知识的发育刚刚起步。6.

7.初任教师之所以会面临诸多困难,与初任教师获得职业责任的突然性有关。7.

8.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应以导正教师信念、增进教学能力为重点。8.

9.教学活动的“形式系统”涉及“教什么”的问题,要求教师透彻掌握任教学科的知识,“内容系统”涉及“怎么教”的问题,要求教师精熟各种教学策略。9.

10.对于那些拥有大量隐性知识的资深教师来说,知识分享使他们有机会通过集体对话和反思不断地把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并在自我呈现和他人诘问的过程中对这些知识进行持续地修正和完善。10.

11.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知识分享主要有两种策略:资源库建设和应用博客技术。11.

12.把握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和“关键事件”对初任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12.

13.教育自传、教后记、教学案例与教育故事等都是促进初任教师自我理解的书写形式。13.

14.理想的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两方面基本条件:一是专业知能;二是人格特征。14.

15.斯腾伯格和郝瓦斯从领域知识、问题解决效率及洞察力三方面,说明专家教师的特征。

一、判断题15.

综合试卷一 二、填空题 1.概括而言,教师专业共同体具有通透性、联结性、1.自组织 )、(归属感)四项基本特征。

2.教学活动包含两大系统,即涉及“教什么”这一问题的内容系统和涉及“怎么教”这一问题的形式系统。

3.教师行动研究包含以下五个基本环节:提出研究问题、初步研究分析、制订行动研究计划行动果展示与反思)。

4.“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这一著名命题是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来的。

5.玛斯莱奇提出的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是(情绪衰)、(人格解体)、(低成就感)。

综合试卷二

1.耶恩(Jehn)根据学校文化和组织气氛的不同,将学校分为友谊团队与(相识 )团队两种类型,并认为友谊团队在知识分享方面会有良好的表现。

2.格里菲思和坦恩(Griffiths & Tann)曾经指出,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会形成一些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个人知识,这些知识如果没有通过对话来公开化,就有可能会因为缺乏严格的检视而沦为(愚昧的理论)。

3.教师实践知识的特征包括:实践性、情境性、人化)、(缄默性)、(经验 )。

4. 凯米斯(Kemmis,S) 等人将反思划分为三个层次:技术性反思、(实践性反思)、(批判性反思)。

5.富勒和布朗依据教师在专业上的不同关注对象,将教师的发展归纳为四个阶段:执教之前的关注、早期关注求生阶段)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阶段、(注学生阶段)阶段。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5181014b7360b4c2e3f64f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