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西文化人格教育比较研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西文化人格教育比较研究
作者:郝丽敏 韩立英 魏冬 周静涛 来源:《新智慧·中旬刊》2018年第03期
【摘 要】中国德育教育是崇尚道德伦理,目的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如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由多元化向一体化转变,网络文化的发展和便捷加速了中西方相互吸收彼此的文化的速度和范围。高校教育在注重德育教育的同时,人格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青年学生的德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在18岁阶段,只有先具备健康的人格,才能逐渐促进高尚德行形成。 【关键词】中国 西方 人格教育 比较研究
人格教育涵盖了心理学、社会学等各大学科的理论。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网络对于教育行业的影响,世界文化融为一体。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出“新“的火花,西方先进的人格教育观点起到了好的作用,而一些腐蚀青年斗志人格发展的教育观点披着美丽的外壳的也展现出来,特别是鼓励大学生个性张扬,颠覆传统观念等等极端教育观点的出现。在校大学生社会阅历少,对新事物好奇心强,对陌生事物的判断能力很弱,在骗局面前往往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同学们之间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和坏的影响。 一、中西方人格教育相关性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有时甚至有决定性的作用。爱,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没有爱的世界是冰冷的,无情的,没有爱的世界也是悲惨的。环境成为塑造健康人格的土壤,爱的土壤能够成就高尚的人格,但是独立人格是首要养成的。据统计,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至少要经历大大小小共计600-800余次的考试,面对考试,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压力。通过考试反观教育,真正有哪次是关于人格的考核?哪次考试又有助于人格的形成。哪次的心理负担是对人格形成的促进作用?中国高校通过健康的人格教育出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的青年一代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美好的愿望需要具有独立人格的青年一代的愿望势在必行。
西方人格教育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权利与自由的追求,中国人格教育注重德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格是全方位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具有稳定性的整体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创造性的源头和根基。 二、西方人格教育差异性
西方人格教育主张个性张扬,自由主义,如果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个性的理解有偏差,那就会造成在大学阶段不能按照学校统一的要求做好自己,不能正确判断问题,以至于后来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都会受到影响,集体的团结统一和向上就会遭到破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德育教育主张道德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用道德规范自身的言行,但是大学生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刚刚形成的阶段,没有很强的自律精神和自我管控能力,对于实现长远的目标有很大的阻碍。富,不是你身上的钱财,而是你心里的满足;贵,不是你地位的显赫,而是你被人需要的程度[1]。
西方人格教育和中国人格教育差异性在青年大学生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异性,需要高校教师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格教育为主,重新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重塑人格。在统一思想教育中接受因材施教,从而使得个性教育依托于道德教育的基础,使得自身走上社会能够汲取社会道德的养分,人格的健全,人生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向人格教育可行性办法 (一)主人翁意识的树立
去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多给学生做社会人的机会,多些机会和场合进行锻炼。有些机会会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慢慢会对工作感兴趣,敢于和别人交流,有组织能力的学生能够创新工作思路。在工作中有承受结果的能力,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很强的责任意识。主人翁的意识建立的过程也就是在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二)独立人格的学生的培养
著名的作家周国平在他的文章《父母们的眼神》在父母的眼睛里包含着关切和担忧,缺少信任和智慧,是一种复杂空洞的眼神,这样的眼神仿佛恨不能长出两把铁钳,把孩子牢牢套住。中国未来的青年要拥有独立的人格,必须克服很大的阻力。
不给孩子过度的承诺,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他想得到你手中的手杖,转眼间又想得到你的手表,接着他又想要空中的飞鸟,想要天上闪烁的星星,他看到什么要什么,除非你是上帝,否则你怎么能满足他的愿望?” (三)因人而异
每个青年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能力也不尽相同。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说过,通向成功的道路有很多,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人们成功的才能智慧是不一样的。卢勤曾经说过,赏识的眼光能够是被赏识者创造出奇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教育的教育精髓对于形成特色教育理论,对于当代大学生优秀人格形成有重要作用。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创造性的源头和根基。以人为本根基,人格教育的心理学的含义是指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高校素质教育重要目的是培养健康并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美好人格。大学阶段培养具备品德高尚、知识丰富、能力突出和身心健康的学生,高校必须秉持培养品学兼优——“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前,“学”在后的育人原则。人格是什么?是个体成长、进步和发展的关键。从心理学层面理解,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具有意识较为稳定的倾向性,如兴趣爱好,人生信念、气场气质及所形成的性格能力等。教育学家主张把人格放在教育学中去研究,指出“人格的形成不可能与个人生活在其中并因此具有本质的人际关系的环境背景相脱离”。
在学生的大学阶段,要让学生充分认识隐患和风险,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要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在平时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和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更要积极了解知识、学习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人群和行为。多采用观察和评定方法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包括他们的长处和局限性;采用各种教育和心理手段以及改进或补救其人格的缺陷,促进其优势人格的发展,并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格特征,使学生的人格平衡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社会学解释是通过人格发展的正确引导、对人格发展不健全的进行辅导、监督和纠正等措施,使青少年的人格发展达到健全的程度。综合两者的解释,我们认为,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塑造的教育,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科课程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促其人格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人格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提倡政通人和、和谐统一、万事以和为贵、人人和睦相处、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在世界多元化、物欲横流的今天,人类共同的目标是追求和平发展的世界统一和平发展,健康的人格在未来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人格教育观点,从社会层面而言,适应了客观发展需要以及受教育者自身长远发展需要,从而统筹在教育教学结构中的多方面要素,促进学生在德、智、体方面的协调的教育发展。
有了思想者,才有理想国[2]!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做为大学生的心灵领路人,作为大学生“灵魂工程师”需要用敏锐的洞察力和先进的、正确的思想引导每一位大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好的人格教育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和谐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运用到师生关系、家庭与社会关系中去,消除应试教育弊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德洪,潘柳芸,李素芸.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2]培根论人生(西方学术经典·精装版)[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44300a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