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性别视角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探究的论文》,欢迎阅读!
社会性别视角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探究的论文
社会性别视角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探究 一、“社会性别”的形成、发展及其运用
“社会性别”在英文中是“gender”,本意为“性”。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女性主义者首先使用gender(社会性别)这一概念来与sex(性别)相区别,并逐渐确立了关于性别问题的一个基本理念即:社会性别是一种文化构造和社会建制,它是通过社会实践的作用发展而成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的角色、行为、思想和感情特征方面的差别。 以社会性别为出发点的性别研究,自其问世以来,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学科设计、理论框架、研究视角及方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现代社会中社会性别视角缺失 正如西蒙娜·波伏娃①提出的:“人不是生为男人或女人,而是变成男人或女人的。”社会性别即为人们所认知到的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这些差异和关系因各种具体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且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中国社会深深的打上了“男性中心”的烙印,无论是社会地位、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女性的个性特点和需要常被忽略。
1.女性社会地位不高。20世纪80年代有研究者发现,中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随着经济改革的进展而上升,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妇女的地位出现了很不乐观的劣化趋势。根据世界上常用的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七项指标来判断(即妇女就业率、对待男婴女婴的态度、男女青少年入学比例、男女青年就业比例、妇女在国家机构重要领导岗位上的职务比例、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妇女个人财产在社会财富中的比例),中国多数指标均不理想,这些指标客观反映了中国妇女总体上的实际地位。
2.女性就业情况不良。改革开放以来,“低工资、高就业”体制成了改革的首要目标,而女职工则首当其冲地受到了伤害。企业裁减人员时多裁女职工、少裁男职工,而再就业人员中女职工的再就业机会少于男性。女职工下岗后在家庭生活中也遇到困难。下岗女工明确表示,下岗对夫妻感情、家庭关系很有影响,家人的态度变化包括看不起、冷言冷语、不尊重她们在家中的劳动。女性的就业难也同样严重,近几年媒体的报道显示女大学生面临性别歧视现象。部分企业表面上声称公平竞争,实际上却变相拒招女职工。
3.女性社会保障缺失。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曾以书面形式提出了《关于维护“三资”、乡镇、集体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的提案》。该提案谈到,一些外资企业只使用女工的黄金年龄段,将招工年龄段控制在16~20岁、合同期一般定为三至五年,期满即不再与这些女职工续签合同,以避开女工的婚、孕、产期。已就业的女工也面临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职业危害严重。四川某市调查了132家企业,有50%的企业劳动环境存在重度危害,有38家企业的一线职工程度不等地接触到尘毒、噪音、高温危害,其中大多数为女工。② 三、社会性别视角下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文化因素分析。恩格斯认为,“从前保证妇女在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同一原因——妇女只限于从事家务劳动——现在却保证男子在家中占统治地位: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掉了意义;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③这种制度使人们对女性角色的认同和评价存在误区,存在社会性别偏见,如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以工作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等。这迫使妇女在家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自身的需求与权利被忽视,进而引起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 2.教育层面分析。首先,教师队伍方面。传统性别观念影响教师性别,受此影响,女性倾向于选择教师职业。鉴于可供选择的职业较少,女性选择具有安全性、工作较为体面的教师职业。性别观念造成的不同职业选择导致小学教师队伍性别失衡严重。其次,学校劳动分
工方面。性别角色定型影响学校劳动分工,在学校中体现在教师劳动分工的差异上。男性一般充当管理者,而女性则成为被管理者,要服从于学校的规范和男性的权威。此外,中国学校教材存在性别失衡与性别刻板印象,比如在男女性格方面,描述女性更多的是不良性格特征,而男性则具更多优良的性格品质。
3.就业政策和法律层面分析。首先,就业政策法律缺乏社会性别视角。如中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按性别区分退休年龄的。由于退休金的高低、住房公积金的多少、福利的享受,都与一个人的工龄和在职与否密切相关。女性比男性提前五年退休,使女性老人的退休金等各种福利待遇低于男性老人。其次,就业政策法律执行不力。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①明确规定:男女劳动要同工同酬。事实上,许多单位有自己的规定,如不允许女员工结婚,不允许女员工生孩子等,造成社会上出现不少“隐婚族”。②这些单位政策是与中国的就业政策相违背的,削弱了社会政策的执行力度。最后,就业政策法律缺乏可操作性。如《就业促进法》虽设专章对就业平等进行规定,但缺乏可操作性。反就业歧视的规定基本是一些权利性的宣告,缺少程序的保障和实施机制。如规定的国家、政府、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机构禁止就业歧
视、保障就业平等权这样的条款。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企业都按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操作,必然带来对法律的误读。
4.大众传媒层面分析。大众传媒往往把女性限制在以美容、减肥、购物等领域内,认为女性是一种被观赏的对象,而非有个性、有思想的完整个体。部分媒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盲点。不少文学作品一味渲染女性的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等问题,这些电视剧给人的印象是:第三者非常优秀,而原配妻子是家庭妇女,因而导致婚外恋。 四、基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探讨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背景下,提高全社会性别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改善女性生存环境的社会基础。
1.广泛提高社会性别意识。男女平等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要求男女平等,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女性的同步发展,通过提高国策的社会知晓率和认同感,从制度上体现性别意识,推动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的发展。政府应重视社会性别研究专家和学者提供的专业咨询服务,包括开设相应的培训班,让决策制定者制定就业政策时能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看待问题。另外,为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社会性别意识的宣传活动。 2.在教育中引入社会性别意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首先从教育制度入手,将社会性别意识引入到教育政策中,促成教育内容等各方面的改变,比如修改现行教育政策中包含着性别歧视和性别盲点的内容,取消那些带有性别偏见和刻板印象的内容,让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拥有社会性别意识,使女性更好地发展自我。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社会性别培训,让教师具备社会性别意识,进而把这种理念和视角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女学生的理性人格,以理性方式处理问题的独特心理品质,女性应当把自己和男性一样当做知识生产的主体,审视现有的知识、规范等的不足,这样方能改观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和社会性别制度。
3.从国家政策层面消除女性就业歧视。在政策层面,一方面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让更多女性参与到国家政治和决策中去,制定就业政策时借鉴社会性别视角。例如,日本设立雇佣调整资助金,用于女职工教育培训、外派职工的补助工资和停产期间的工资。瑞典女性从家庭政策调整,通过税收转移为公共服务的方式建立收费低廉、服务优质的托儿所,从而保障并鼓励已婚妇女就业。这说明国家政策的制定需要社会性别意识,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妇女的地位,妇女的就业机会才能增加。 女性的成材与发展,取决于女性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观念的转变,希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3fc46e888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