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外国文学》,欢迎阅读!
外国文学
一、名词解释
史诗: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史诗是指人类童年时代用诗歌体裁记录下来的古代神话传说和英雄事迹的长篇叙事作品,其结构宏大,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另一种解释是,史诗是指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全体人民参加的历史事件和人民多方面生活的叙事作品。
戏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当众表演故事情节、显示情境的一
种综合艺术。
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至17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号的资产阶级反封
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古典主义: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是近代欧美文学的第二次思潮,崇拜古希腊罗马文化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突出特点,古典主义把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看作是艺术创作的理想模式,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因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盛行于法国,而后在西欧各国广为流行,它是17世纪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
启蒙主义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这个思
潮称为“光明观念”运动。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哥特式小说:哥特小说是18世纪后期出现的长篇小说的一个新变体。哥特小说以中
世纪为背景,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城堡中的神秘故事和谋杀事件。故事充满神秘、恐怖、鬼怪和骇人听闻的超自然事件。哥特小说由华尔蒲尔(1717—1797)首创,得名于他的同名小说《奥脱浪图城堡》——一个哥特式故事(1764)。
感伤主义文学:感伤主义的出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拨。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感情,人类的天
性是慈善,即与人为善。怜悯、同情心和情感是社会道德的内核。从崇尚感情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得名于英国作家斯泰恩的游记《感伤的旅行》.
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文学思潮特指十八世纪90年代到十九世纪30年代(1789-1830)在欧洲出现的文学主潮。
二、简答、分析、论述
(一)古希腊神话的内容和特点。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内容,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
(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因素结合,不拘泥细节的真实性。
2、塑造人物侧重道德心理刻画,人物充满激情。不重物质经济关系的探索。 3、采用民族语言写作,各国民族文学诞生。 4、创造新体裁。(流浪汉小说和悲喜混杂剧)
(三)骑士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骑士文学中的浪漫因素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影响。 (2)骑士传奇的情节性为欧洲长篇小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3)骑士传奇重视独立、个人的描写内容,对后世产生了的影响。
(四)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⑴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 ⑵崇尚理性原则,宣扬公民义务; ⑶摹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
1、创作题材 ; 2、文学体裁 ;
1
3、创作规则 。 三一律: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它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剧本创作规则。规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内完成。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㈠强调主观情感
⑴向往唯情论,重视抒情性
⑵中西诗歌有“我”与无“我”的比较
2、推崇想象力; 3、追求自由; 4、热爱自然
(四)人物的结构模式(狄更斯)。
(1)扁平性人物
(2)良知模式:狄更斯的良知模式按照人的天性良知,人物可以分为四类:
A、可教化的孤儿 B、善良的怪人 C、光明的“吉神” D、凶狠的恶棍
(五)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原型结构模式。
(一)人物形象的圆心结构 (二)多层次对照描写 1.径向对照
⑴爱斯梅哈尔达与加西莫多的对照; ⑵爱斯梅哈尔达和法比的对照 ⑶爱斯梅哈尔达和甘果瓦的对照; ⑷爱斯梅哈尔达与乞丐王国的对照 ⑸爱斯梅哈尔达与女修士的对照 2、弧向对照
⑴加西莫多与人对照; ⑵乞丐王国与人对照 ⑶女修士与人对照; ⑷孚罗诺与人对照 ⑸人物自我对照
(六)一大批英国女小说家涌现的原因。
(1)经济发达。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所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为
女性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随着英国中产阶级的壮大,中产阶级妇女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中解脱出来,闲居在家,具有充分的时间去创作;
(3)小说刚刚兴起,地位还不高,人们可以自由创作,因此创作也是部分中产阶级妇女谋生的主要手段之一。
(七)于连和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形象:
快乐王子→忧郁王子→延宕王子→复仇王子
1、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美好,这与他在“威登堡大学”所受的教育有关,他把一切都看得完美,他是一个快乐的王子。
2、思想发展过程: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她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内心又是矛盾的,他想扭转整个乾坤,但想行动又行动不起来。 3、“延宕”问题: (1)哈姆雷特所代表的弱小的人文主义力量与克劳迪斯代表的强大的封建势力相比,力
2
量远远不够;
(2)性格上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忧郁,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 (3)过分相信思考的力量,他把时间和经历全花费在做决定上,而失去了行动的勇气; (4)赎罪心理的存在; (5)“俄狄浦斯情节”的存在。 4、悲剧根源:
性格。他的性格过于柔弱、忧郁、内向、审慎,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了他行动上的延宕,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于连·蒙黑尔的人物形象分析
平民、反抗英雄,双重性格,表面虚伪、内心正直,热情,对波斯王朝表现妥协性,内心表现出强烈反抗,表现出其性格层次多元化的特点。 (1)个人奋斗者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
(2)性格多元多层次,强烈的自我意识性格中的 和深沉的内容。这种自我意识在环境外力的作用下,又生出自由平等的观念,反抗意识和强烈的个人野心。双重性格,表面虚伪,内心正直热情,对封建势力妥协,内心却反抗。
(3)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法庭演讲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5)自卑而高傲,于连出生地位低下,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便投靠了教会,他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妥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的道路。但他不屑于做家庭教师,更加厌恶和仆人一起吃饭。
(6)于连是虚伪懦弱的,为了出人头地,他把自己对教会的仇恨深深地埋在心里,把自己融入到神学院的修士中去,装出一副虔诚伪善的样子。
(7)勇敢,敢于面对现实,于连崇尚革命,反抗着复辟的小资产阶级,但在复辟以后,他能面对现实,选择了去神学院,把自己投身到他所反抗的一个环境。
(八)莎士比亚《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荷马史诗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它的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两部史诗都是题材重大,主题崇高的英雄史诗。
(1) 战争史诗; (2)漂流史诗; (3)倒叙结构; (4)合二为一的情节 (5)宏大的史诗场面; (6)瑰丽的史诗场面;
(7)第三人称叙述:两部史诗都采用了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和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为后世小说的创作奠定的基础。
(8)动作语言和视听语言的运用:
⒈视听描写 ⒉民间谚语 3、从具象到抽象 ⒋叙述从繁到简 (9)细节描写
(10)性格固定:他们具有古代英雄的共性特征:勇猛顽强、武艺高超。同时又有各自的个性。
(九)莎士比亚的艺术特色(论述)
1、创作原则 镜子说:戏剧是反映人生的镜子。 2、表演原则 真实:艺术的生命在于“真”。 3、塑造丰富的艺术典型 “莎士比亚化”
4、性格化语言; 5、独白; 6、丰富的情节线 7、悲喜剧因素; 8、激烈的戏剧冲突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3755ffa1ed9ad51f01df2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