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虽有佳肴说课稿 新 参赛 优质文档》,欢迎阅读!
可下载编辑的优质文档
《虽有佳肴》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虽有嘉肴》。下面我将对本课教学设计进行如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教材新增的一篇文章,此文节选自《学记》——《礼记》中的一篇,课文所选这一部分主要讨论了教与学的关系,阐明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思想,对教与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古文《世说新语》两则和《论语十二章》,这也就为学习本课起到了铺垫作用。但是七年级学生毕竟还是刚开始接触古文,所以学好此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才能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先贤圣哲关于“教学相长”这一哲理。 三、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但是在现在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教师要转变身份,只当学生的引路人,放手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舞台,大胆展示。同时,在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不仅仅是课文的翻译,主要是学生能够理解其中意蕴,那么读就是最好的方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于是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读书指导法 2.课堂讨论法 四、学法
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合作探究法、反复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利用有效课程资源调动起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谈话导入
1.首先让学生自己理解“玉不琢,不成器”,并说说其出处。明确:这句话出自《学记》,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成不了精美的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材。 2.教师板书课题。 (二)介绍《礼记》
1
可下载编辑的优质文档
1.教师ppt展示有关《礼记》的知识。本课是从《学记》中节选的一段文字,编者以第一句话作为标题。《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 2.学生进行及时补充。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就预习而言自行全文放声通读。 2.点名学生进行全班朗读。(自学的情况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及时的纠正和鼓励)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在底下轻声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批注以及节奏停顿。(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小组内互读课文并指导。 6.小组进行赛读。
(通过不同方式的反复朗读,加深学生的印象,以读指导学习。用声音感染) (四)课文研讨 1.任务学习。(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课下注解以及相关工具书通篇学习,找到你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汇报,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2.学生进行全班反馈。
3.全班学生进行帮助,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4.小组合作完成。在刚才全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大意。(组长需要保障每个组员都可以参与其中)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学生全班反馈。(学生逐句翻译,教师个别指导)(重点字词) 6.寻找文言知识。(先回顾有哪些文言知识,然后小组内部交流) 7.教师ppt展示准备好的文言知识以备考学生的交流情况。
8.找出文章的主旨句,说说这篇短文讲了怎样的道理? 故曰:教学相长也。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不可偏废。 (五)理解研读
1.学生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这篇短文的主旨与行文思路,回答问题: (1)文章开头写“嘉肴”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先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教师简单讲述类比的概念)
(2)短文是如何一步步,逐渐深入得出中心观点的呢? 先将“嘉肴”与“至道”做类比,引出学习对于寻求“至道”的重要性。再由 “学”知“不足” 联想到“教人”知“困”,进而深入下去,由“学不足”而知“自反”,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230138283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