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法》,欢迎阅读!
高考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法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一文中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段话虽然是论述中国画里处理空间位置的方法,但也道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虚实相生法是古典诗重要的一种手法,也是高考必考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古诗鉴赏中常见的几种虚实相生的形式,以便为高考考生释难解惑。 一、虚实相生手法的界定
中国古典诗词中,虚与实足相对的。“虚”,是指看不见,摸不清,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境界;“突”,是指客观世界中存有的实像、实事、实境。是具体来说,虚与实的相对主要指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描写为实,抒情议论为虚;正面为实,侧面、对面、反面为虚等。据此可见,虚实相生是指虚实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丰富诗歌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欣赏者审美趣味的一种手法。
二、古典诗词中虚境的特点 鉴赏虚实相生法,最难把握的是虚境,所以有必对古诗词中虚境的特点作一介绍。一般说来,诗歌中的“虚境”是指以下几种境界。
1、神奇怪诞的世界和虚幻的境界。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以虚像显实境。李白《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即“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写蜀道的险阻;用“六龙回日之高标”极言山峰的高峻。李商隐《锦瑟》诗中的“论海明月珠有泪”一句,用古代“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的传说指诗人回首美好往事的伤感。
2、历史的景和境。这类虚境是作者以前经历达或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诗人眼前。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仅仅朱颜改”一句,借故园的雕栏玉砌虽在,但不在眼前的虚景,有力地托诗人的亡国之恨,伤感之情。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但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绵绵不绝。故写愁,一倍增其愁;言乐,一倍增其乐。李白《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实景,第四句“凝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壮拟庐山瀑布,是虚写,但写得生动逼真,夸张而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笛,使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虚实相生法的表达作用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相生法,能够达到“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无景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具体来说,虚实相生法的作用是:
1、丰富诗歌的想象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趣味。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中语文第三册)一诗便是明证。全诗以静溢优美的湖月写到绮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化为仙境。诗人淋漓尽致地挥洒如椽巨笔,写他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以此来衬托灵魂的苦闷。这种虚实相生手法,使我们充分领略到了一种气势纵横,气象阔大的雄壮美;倾泻而出,率真豪爽的形象美;包容广阔引人联想的境界美。
2、通过虚实对比,使形象更加鲜明,达情丰富深刻。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首联开篇点题,以明月起兴,“天涯”照应题之“远”,而“共此时”设想对方也和自己一样
望月的情景,情景交融,超越时空,自然真切。颔联颈联全从虚处落笔,描绘出在溶溶月色下,伫立庭院,难解相思,露湿衣衫的情人形象,从而烘托出诗人对情人缱绻的思恋之情。 3、通过产结合,使诗的结构更加紧凑,意象更为充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一、二两句,诗人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之景描绘结合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出真挚的感情。三、四句借对梦境的描写衬托诗人摆脱尘器后的愉悦之情。全诗绘景叙事,由景而梦,虚实结合,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加之虚实结合的意象营构,使诗境显得缥缈奇幻。 4、通过虚实相生,开拓诗的意境,深化诗的主题。李白《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面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首句落笔历史人物贾谊,以此映衬自身遭遇,流露出对迁 的不满,后两句借笛声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值初夏,决不会有梅花之落,但是诗人由笛声触发而想象到动听的笛声仿佛梅花满天飘落的情景,深婉传出诗人冷落的心境,烘托出了诗人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结,意境苍凉无穷。 四、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
清人张潮在他的《幽梦录》中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不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这里道出了虚实相生的关系,其实也是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之一种,那么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会是怎样呢?
1、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诗中借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志、理、趣等,朱熹《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但诗中让人领悟到一种人生哲理。那就是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终归会平静,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中表达人生情趣,这便是虚。
2、意象为实,意境为虚。诗人在客观物象的描写中开拓出一片令人联想的审美空间。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颔联写诗人在山村茅店里宿夜,天未明时被鸡声唤起赶路;这时,天边残月犹存,村外板桥上铺着一层白霜,有人踏了过去,留下了一行稀疏的脚印的景象,但透过这个实境的画面,我们却能推想到野况羁愁的苍凉意境。
3、正面为实,侧面为虚。诗人为了抒情达意的深婉,常常会从侧面落笔写来,或烘托或暗示。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三次写到“江月”,“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托出瑟琶声的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绕船明月江水寒”则写出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
4、具象为实,抽象为虚。诗人常用巧比妙喻法,通过对具体景物生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抽象的情思。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壮言夸饰与巧比妙喻之法变无形于有形,写出自己心中的无限感伤与愁苦。“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词人以实写虚,化无形于有形,极富感染力。
5、眼前为实,过去为虚。诗人在描写眼前景象时,常插入经历过的,或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内心的情怀。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偿胆,一举破吴,凯旋而归的往事,诗人借者昔日的繁华景象与今日鹧鸪乱飞的破败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6、现时为实,将来为虚。即诗人通过对未来之境的设想,来对比或烘托当前之境,从而抒情。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成行。这种对未来团聚喜悦的虚拟,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1cfe755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