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论诗说词(上)

2022-12-28 12:19: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代名家论诗说词(上)》,欢迎阅读!
说词,历代名家
历代名家论诗说词(上)

王明政

中国古代的诗词理论家和评论家们,大多数自己就是著名的诗人词家。他们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古典诗词做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很多真知灼见。不同凡响的论著可谓异彩纷呈,对后学者大有裨益。但古代诗歌著述往往不大注意分门别类:诗论、词论、大多混杂在诗话词话、诗词本事或笔记杂说之中。阅读历代汗牛充栋的诗话、词话,初学者常常不易抓住要领,更不易归纳。这一节就针对这一难点,帮助初学者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本着实践出真知的原则,从浩繁的著述中重点筛选出著名的诗人、词家自己的见解。列举他们的体会、经验中影响较大者进行介绍,并对一些精辟论断加以诠释。酌情对极著名的一些专门研究家的诗论词论也扼要予以收录,但对历代穿凿附会的学究论调,对钻进故纸堆中的腐儒之见则予以屏弃。以便诗词爱好者们能从历代至论中悟得诗中真谛。

1、言志说——《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是最

早的诗论。表明了在内容和形式之间,作者应取的正确态度:诗歌是用来表达理想和情感的,歌咏是为了帮助这种表达,选择声韵应服从歌咏的需要,曲律要与声韵相协调。这里的“律”还不同于汉后“诗律”的含义。 2、教化说——这是孔子的诗论,《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

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自己在《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在《论语·为政》中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侧重强调了诗歌塑造人、陶冶人的教育作用。

3、逆志说——这是孟子的诗论,《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他是说:根据诗歌情韵,可以逆推出作者的思想、志向。

4、美刺说——是《毛诗序》对诗歌作用的阐述,它说:“上以风化下,下以

风刺上,主文而谲谏”。于孔子诗论之外,更多的强调了诗歌的讽谏作用。 5、缘情说——是晋代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诗论。他说:“诗缘情而绮

靡”,认为有超凡脱俗的才情,会产生华美的诗歌;表达纯真的感情也定会产生华美的诗歌。

6、《文心雕龙·明诗》——齐梁间刘勰作,全书二十五篇,《明诗》篇着重论

述诗歌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可以看做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比较系统的诗歌专论。


7、滋味说——起于南梁钟嵘《诗品序》,他说:“五言(因他的书是专门品评

汉至南梁五言诗的)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概述了作为当时主体诗歌的五言诗的文学地位,阐述了诗歌与文章的关系。他又主张作诗要自然有风力,他还将诗歌分为上、中、下三品,所列多有欠妥之处,但却对诗歌首创了历史的品评方法。

8、兴寄说——是初唐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张,他在其诗歌理论著作《修竹

篇》中说:“汉魏风骨,晋末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常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他在推重汉魏风骨、贬斥齐梁诗歌的同时,主张“兴寄”,即诗歌要有思想寄托,要讲究比兴手法,不要追逐形式美而无病呻吟。

9、大诗人李白以其浪漫主义诗篇光耀古今,但直接的诗论却很少。他认为诗

赋同出一流,因而他在《大猎赋·序》中的创作观点可以看作他的诗歌创作观点:“赋者,古诗之流。辞欲壮丽,义归博远。不然,何以光赞盛美,感天动神。”他对作诗要求很严格,认为必须情文并茂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果。从《赠江夏太守良宰》中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又可以看出他作诗主张清新自然,不能让人看出斧凿的痕迹。

10、 杜甫的诗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戏为六绝句》中,这六首绝句的前四首分

别评价一些他之前的诗人,后两首论述正确的作诗态度。其一云:“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其二云:“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在李白诗论的基础上增加了要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的观点。 11、 《与元九书》——白居易作,从文中看出,他自己视诗歌如生命:“小

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文章还阐述了他的创作主张“仆志在兼济”,他认为创作诗歌要能反映社会实:“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最先提出了诗歌要服务于社会的观点。

12、 《二十四诗品》——唐人司空图作,用四言十二句四十八字概括出诗

歌的二十四种风格及其特征,所论并不完全恰当,但作为比较系统的专论,对后世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13、 用诗说——是欧阳修在《六一诗话》里主张,是白居易“济世”诗论

的发展。在“用诗说”主张之外,对作诗他还引梅尧臣的话要求含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他原作名即《诗话》二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17f1c9750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