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格与人格的形成》,欢迎阅读!
人格与人格的形成
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即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用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的话来说:“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动的世界的地图,又应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
这里的“指南针”就是“首先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或者说“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如果首先没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即使培养成为一个“才”,也是可能会发生问题的。 那么,什么是人格呢?
人格似乎是一个很学术的名词,而实际上,人格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的现象。譬如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人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康的人格。”若一个孩子缺乏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别人,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
简单地说,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行为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证明,遗传对人格(总体上)的影响占50%。但是,人格发展也受个体的生活史以及社会历史条件的重要影响。
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对个体生活史的作用有很好的描述,比如:
埃里克森说: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个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班都拉指出:一个人的行为的获得是对他人的行为、态度和各种反应的模仿和认同,如同孩子经常模仿父母的行为、语言等。
罗杰斯认为:理想的自我概念是个体所希望的自我形象。人格很重要的方面是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和谐,以及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和谐。
这些描述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对孩子人格发展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外界经验或个体的生活史中,有哪些重要因素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高玉祥列举了家庭、学校、生活实践(包括人际关系和职业等)三个因素。在儿童全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这一论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支持。高玉祥先生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概括(在他看来,人格与个性含义是一致的),如下表: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父母的态度 孩子的人格
支配的 消极的、缺乏自主性、依赖的、顺从的 干涉的 癔病、神经质、被动的、幼稚的 娇宠的 任性、放肆、幼稚、神经质、温和 拒绝的 自我显示、冷淡、乱暴的
不关心的 攻击的、情绪不安定的、冷酷的、自立的 专横的 反抗的、情绪不安定的、依赖的、服从的 民主的 合作的、独立的、坦率的、社交的等 除了家庭,学校教育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儿童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学校对儿童的评价以及儿童在学校中的地位也对儿童的人格发生着影响。在独生子女的生活实践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同龄群体。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同龄伙伴的影响,年龄越大,其影响也越大。
在现代社会里,除了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社会学理论也将大众传媒列为影响独生子女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非常关注现代教育制度和家庭教育方式能否使儿童具有健康人格。比如,我们会提出如下问题: l,儿童能否专注于学习活动?
2,是否感到对所学的东西有一种胜任感? 3.是否是学习活动中的活跃的参与者?
4.是否有自由感,是否有获得创造性培养的机会? 5.能否根据自己的成熟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决定自己的生活? 6.是否能够缔造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生活? 7.是否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 8.是否对新的经验有一种开放的态度?
这些方面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儿童的人格。我们以更通俗的语言来表述现代社会中儿童所应具有的健康人格,也就是说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至少具有以下特点: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对外部世界的态度是开放的,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能充分发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0f21d135f0e7cd1842536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