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D大调》,欢迎阅读!
D大调
婉转的曲调却并不悲痛,用28度的轮回诉说暴雨后的晴空。真像这样的感觉,雨后一尘不染的天空,湛蓝、悠远、纯净。
帕赫贝尔的卡农,全名《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在古典音乐TV动画《金色琴弦》中,也出现了这首曲子。这是个德国作曲家,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产生如此美丽的灵感。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听的音乐元素在里面。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农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
当年年轻的帕赫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已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准确地说,作为一种曲式名称,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为“规则”,卡农(Canon)复调音乐之一种,原意为“规律”。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地模仿,即严格的模仿对位。第一次出现的声部称“起句”,相隔一小节或两小节后出现的重复声部称“应句”,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称“卡农曲”,声乐曲中的“轮唱”亦即“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
帕卡贝尔(1653-1706)作为德国十六世纪后期的著名作曲家,是巴赫的老师,尤以此曲饮誉至今。据说这首卡农一般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所以这段音乐虽然给人感觉是不断地回旋往复,可它优美雅致的旋律完全不让人觉得单调,只会越听越觉动听,不由自主地沉醉在小提琴重复的拉奏中。这首卡农由于太过著名,以代表人类文明的标志,被美国宇航署通过卫星送入太空,同时上太空的音乐还包括贝多芬、德彪西、莫扎特的作品。 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 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绎的现代版本轰动一时。1992年,大竖琴家Mask和长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周年仪式会上演奏了极其优雅的《卡农》新版,甚受推崇。 1995年,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专辑中也亲自演绎
了亲手改编的《卡农》。1997年,全智贤,推出的专辑《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亲自演绎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容祖儿将之演绎成中文歌曲《挥着翅膀的女孩》)。其他还有童声版、饶舌版、佛拉门戈版、爵士版等各种《卡农》。无论忧伤还是快乐,总有适合各种情绪的《卡农》版本能满足双耳与心灵的需要。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作者---帕海贝尔
“一位非常有天分和多才多艺的德国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他的教堂礼拜音乐和键盘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包括他自己的孩子。” 约翰·巴哈贝尔(1653/09/01--1706/03)(又译约翰·帕海贝尔、帕赫贝尔、帕卡贝尔等),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早年随施韦默尔学习音乐,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学校。1673年至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管风琴师克尔的学生和助手。1677年至爱森纳赫,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爱森纳赫也是德国音乐的故乡,8年之后,J.S.巴赫 在这里诞生。1678年至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 J.C.巴赫(这位J.C.巴赫并非J.S.巴赫最小的儿子,而是J.S.巴赫的兄长,并在双亲去世后成为 J.S.巴赫的监护人)。 帕海贝尔《卡农》创作于他27岁时,当时他正与芭芭拉.盖布勒热恋,因此据推测《卡农》很可能是爱情促成的音乐灵感。1681年,他娶芭芭拉为妻,但两年后,即1683年,他的第一位妻子芭芭拉和儿子不幸死于瘟疫,次年再婚。1690年之后在斯图加特和哥达担任管风琴师。1695年回到家乡纽伦堡,担任圣泽巴尔德教堂的管风琴师,自此一直到1706年3月3日逝世。 帕海贝尔被保留下来的室内乐为数不多------所以他也许对那个领域并未专注太多。19世纪20年代的一位专家发现并出版了帕海贝尔的伴有通奏低音的D大调三小提琴卡农与吉格,给帕海贝尔的作品添上了色彩的一笔,使他更为公众所知,而“卡农”也随即成为古典发烧音乐行列中的最热主题。 卡农与我们的生活
几乎对每个人而言,《卡农》都不陌生,只是在心醉情迷的刹那,听者往往忽略了这首抒情诗一般的音乐小品的曲名而已。 看过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的人应该都会记得,影片中美丽而率性的女主角,大方的要求男主角在上课中途闯入,手捧玫瑰花向她示爱,而那首,她在舞台上弹奏的钢琴曲,就是帕海贝尔的《卡农》。容祖儿的中文歌曲《挥着翅膀的女孩》也借鉴了《卡农》。
这是一首让人兴奋不已的曲子,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327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有很多“卡农迷”都以收藏不同的《卡农》版本为乐事和骄傲,不少人收藏的《卡农》版本多达数百个,他们还创建了多个卡农QQ群、卡农论坛用作彼此交流和交换版本。《卡农》已经不是一首简单的乐曲了,它成为了“卡农迷”们情感的载体,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这5分钟的小曲不但遨游了327年的时间长河,也举重若轻地跨越了古典与流行的界限,在人类情感的悸动中走向不朽。BMG公司推出的《最好的帕海贝尔卡农》专辑,用15种版本重新演绎《卡农》,可以被视为《卡农》大汇合,各种风格的演绎都在这里绽放,每一首都各具独特韵味。15个世界顶尖乐手和乐团用管弦乐、钢琴、长笛、吉他、美声、电子、东方乐器等15种方式,对这5分钟的旋律进行了令人惊叹的不凡演绎。其实,多达2000多种的演奏版本,已经让《卡农》成为了一部拥有300多年历史的音乐巨著的集结者。 处处皆回响着《卡农》熟悉动人、百听不厌的旋律。 婉转的曲调却并不悲痛,用28度的轮回诉说暴雨后的晴空。沉迷这样的感觉,雨后一尘不染的天空,湛蓝、悠远、纯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06229e94afe04a1b071de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