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而“悔”“教”意深——王昌龄《闺怨》赏析

2022-08-06 09:17: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忽见”而“悔”“教”意深——王昌龄《闺怨》赏析》,欢迎阅读!
王昌龄,赏析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歌中有一类专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这就是“闺怨诗”或“宫怨诗”。闺怨是写一般民间妇女的情怀,或者是思慕心仪的男子,或者是怀念远离的丈夫;宫怨是写宫中妃嫔的生活和思想情感,或失宠于君王的怨情,或者是悲叹青春的虚费。二者其实都是同样的题材,大多都是古代男性诗人“反串女性”而作的“闺情诗”。在“重男轻女”的古代中国,妇女们绝少有读书习文的机会,能亲自写下自己心事心声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类诗作多少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让我们对古代女子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我们也能从此类诗作中窥见诗人“精细揣摩,借人映己”的技巧

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首,全诗用正面描写的赋体,刻画了一个出征军人妻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凝练传神,颇具王诗七绝之妙。

诗中写道:一个不知忧愁的青年妇女,在春天里打扮得齐齐整整,上楼去眺望美丽的春景。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青青,才后悔不该让丈夫离家远去,去追求封侯拜官的理想。“凝装”就是盛装、妆扮严整的意思,“翠楼”是指诗中少妇住的地方,古人常用“翠楼”“朱楼”“红楼”来写女子的居所,而“青楼”则专指妓女的所居。“觅封侯”是从军的代用词,在古代,只有建立军功,才能获得封侯之赏,所以有“功名只向马上取”的诗句。为什么丈夫去追求功名而自己要后悔呢?在现在看来,这不正是丈夫积极进取的好事情吗?原来,唐朝的兵役制度很特别,21岁入伍,年满60退役(武则天时改为25岁入伍,50岁退役),如果一个青年被征召入伍,他的妻子就要独守空房整整二三十年,这已经和守寡差不多了,倘若丈夫运气好,最终“功德圆满”,夫妻还有老暮团聚之时;倘若运气不济呢?或战死、或疫毙、或伤残、或寸功未建„„征妇的命运,不言而明。所以《唐诗解》的作者唐汝询指出:“伤离者莫甚于从军,故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也。”知道了这些背景“悔”就容易理解了——“觅封侯”是毫无把握的渺茫之事,而孤独无依却是当前无法忍受的现实生活,牺牲青春和爱情,去追求渺茫的荣华富贵,真是完全错误了啊!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少妇先前是“不知愁”为什么在“忽见”杨柳色之后就“悔”了呢?原来,柳色青青表示春意正浓,这时孤独的妇女为春意感动,春心激荡,迫切需要爱人在身边,而爱人却在远方“觅封侯”难耐的孤独和热切的相思催生出无尽的愁苦,无尽的愁苦又萌动出一种清醒的悔悟,悔悟之后呢?不用说,过去的“不知愁”一定会成为“日日愁”。至此,征妇心理的剧变过程完成了,诗人仅用一个“忽”字过渡,就细致入微、肯情綮理地向读者展示出了前后两种迥然不同的微妙心理,堪称神来之笔!

时下那些整日抱怨老公(男友)没出息,希望他们赚大钱、做高官(管)的女人们,实在应该多读读这首诗,尤其是那个“教”字,如果能领悟其中还有一点“逼迫”的意味,那么,或许还能在将来孤单寂寞的时候,免去“忽见”而“悔”的怨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e7444e7bd64783e08122ba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