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和他的京味话剧

2023-02-28 08:09: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舍和他的京味话剧》,欢迎阅读!
老舍,京味,话剧
老舍和他的京味话剧《茶馆》

读《茶馆》有感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2010101519



摘要:老舍原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是当代京味话剧的创始人。《茶馆》以北京一个叫老裕泰的茶馆从兴旺到衰落的变化以及在这里进进出出的各类人物的命运变迁,涵括了从清末到抗战后达半个世纪的历史

关键词:老舍 京味话剧 《茶馆》 中国当代文学

《茶馆》是当代戏剧史上首屈一指的杰作,也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作品。以一个老字号,裕泰茶馆为背景,写了20世纪前50年中国的三个典型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末,辛亥革命失败后军阀混战期的民国初年,以及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前得国民党统治时期。一方面展示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写了三个时代的共同特征,即民不聊生,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并呈越来越肆无忌惮之势。

最后,让见谁都请安的王利发、耿直的常四爷、雄心勃勃的秦仲义,三个贯穿全剧始终的人物,走投无路之下,撒纸钱,祭奠自己,为这三个时代的社会制度,合唱了一曲葬歌,倾注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命运的沉思。 一、老舍小传

老舍,原名舒庆春天,字舍予,属狗,满族,属“八旗”里的“正红旗”。生于北京西城护国寺街小羊圈胡同。生于上世纪最末一年,死于一九六六年“文革”初起。

老舍曾经说过,他真正的老师是母亲:“我之所以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而另外一位人物刘大叔刘寿涛,后来出家为僧的宗月大师,却给老师的宗教情结,对佛教教义的领悟,拯世救民的人道主义年,以及作品中理想人物的设计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苦境给了他一副瘦弱的身体,但同时也给了他顽强坚韧的性格和勤劳务实的精神。这在他成为作家之后体现尤其能够体现出来。一家刊物曾这样记载到:他独个儿住在„„偏僻的院落里,埋头写,写,写。一天到晚低着头,脑子都有些昏了。他常向朋友说多写一篇是一篇,炸弹落到头上,死也瞑目了。①(此时正是抗日战争,条件十分艰苦)。而他的多产正是他孜孜不倦的报偿。 而长期生活在穷人杂居的小胡同里,使他对城市贫民的生活非常熟悉,尤其是对拉车的,做各种小买卖的,艺人、妓女、耍手艺的、巡警、看坟的、小职员以及大杂院里半饥饿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了如指掌。他对他们的惨状有着切身的体验,充满了深厚的同情。可以说老舍先生作品中的两个特点:悲剧倾向和幽默风格的形成,和他穷人出身的关系极密切。 二、《茶馆》的京味

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北京的风情了如指掌,一下笔,无不吐露出北京风味儿。如在第一


幕,在热气蒸腾、人声鼎沸、有人独坐、自斟自饮,有人摇头晃脑,拍板低唱,有人下棋,有人欣赏瓦罐里德蟋蟀;唐铁嘴拉着人算命,刘麻子贩卖人口,常四爷趾高气扬,目中无人;打群架的在这里说和了事,卖儿卖女的苦不堪言;而掌柜的王利发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四方讨好,八面玲珑,以维持买卖。一副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北京风俗画呈现在观众面前。

另外浓郁的北京风情又是通过京味语言表现出来的。在第三幕中,王利发明师傅等几位熟人说:“哥儿们,对不起啊,茶钱先付!”明师傅说:“没错儿,老哥哥!”王利发感叹:“唉!‘茶钱先付’说到都烫嘴!”茶馆历来先喝茶后付钱,此时迫不得已,先收钱。“烫嘴”这北方方言活脱脱地表现了王利发在熟人面前既不好意思又不得不如此的尴尬状态。 三、《茶馆》的戏剧结构

虽说老舍的话剧《茶馆》地点始终围绕着裕泰茶馆,可是时间跨度却非常长。读完整部话剧,我们发现《茶馆》始终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故事,没有一个能把各种人物聚集在一起的中心人物,众多的人物。众多人物各说各的话,各做各的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属不易。老舍采用的方法是,把地点选择在一个在中国有着长久历史,可以自由出入,蛇龙混杂的地儿——茶馆。让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中心”就有了着落,能够以人物带动故事。次要人物由父子相继,帮助了故事的连续。让每个角色都在恰当的位置说着自己的事,与时代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各就各像,无关紧要的人物则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这样,以特定的时代为纬,以历史的演变为经,以共识时的人物关系为纬,以历时的人物命运为经,形成纵横交错的戏剧结构,气势宏大,涵盖面广,散中见整,严丝合缝。 四、用人物命运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在用人物命运表现时代变迁这一方面,《茶馆》所用的手法与《四世同堂》是一样的。老舍避开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描绘,避开对高官大人不熟悉的短处,发挥特长,单写大的事件“在明见的反响”②,化进小人物日常生活片段中,他们怎么活着与四起,突出了一时不如一时的趋势,以“图卷戏”或“三组风俗画”的创新形式,将三教九流的众多人物,摆置于显现不同时代风貌的场景中。 本话剧共三幕,分别表现戊戌变法后、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三个时代。这正是中国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阶段。剧本没有正面表现这半个世纪各种代表人物的政治较量,而是写了大批的小人物的命运变化。这些小人物在茶馆里进进出出,各说各的话,各做各的事,但无不指向三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如在第一幕中出场的20多个人物,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让观众感受到戊戌变法失败后的社会面貌:封建顽固派由于镇压了变法维新而趾高气扬,以至于太监要买一个女人组成家庭;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依仗洋人的势力的小政客炙手可热;资本主义的经济渗透及社会的格格角落;民族资本家在政治改良失败转向事业救国;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钱人醉生梦死,为鸽子闹得天翻地覆;特务、地痞、人口贩子等各种社会渣滓肆意妄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e71051cff00bed5b9f31db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