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945年后东德西德文学》,欢迎阅读!
东德文学
1、50年-60年代中期:
a. 50年代:
背景:反形式主义运动 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主要文学流派:建设文学Aufbauliteratur
最重要的代表作:Eduard Claudius „Menschen an unserer Seite“ 《站在我们身边的人》 主要作家:Eduard Claudius,Otto Gotsche, Maria Langner,Karl Mundstock,Hans Lorbeer, Hans Marchwitza b. 1961-1965:
背景:比特费尔德道路 Bitterfelder Weg
主要文学流派:抵达文学(根据Brigitte Reimann的小说《在日常生活中抵达》“Ankunft im Alltag”得名)
代表作:Christa Wolf „Der geteilte Himmel“《分裂的天空》
主要作家:Brigitte Reimann,Christa Wolf, Karl-Heinz Jacobs,Hermann Kant,Erik Neutsch, Erwin Strittmatter
c. 这一时期(50年-60年代中期)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题材,即表现革命斗争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以及战争题材的创作。 代表作:
Bruno Apitz:“Nackt unter Wölfen”《赤身在狼群中》
Anna Seghers:“Die Toten bleiben jung”《死者青春常在》 Franz Fühmann: “Kameraden”《同伴》 Arnold Zweig:“Die Feuerpause”《停火》,“Die Zeit ist reif”《时机成熟》 d. 这一时期的戏剧:
Friedrich Wolf 沃尔夫戏剧 Bertolt Brecht 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和实践
2. 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
a、背景:民主德国的政治文化气氛日趋宽松,民德文学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b、重要作家:
Anna Seghers:60年代中期以后,其作品的题材、风格都发生了转变 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弱者的力量》,“Die Kraft der Schwachen”
Christa Wolf:《追忆克丽斯塔·T》“Nachdenken über Christa·T” 《童年规范》“Kindheitsmuster”
Günter de Bruyn:《布列丹的毛驴》“Buridans Esel” Ulrich Plenzdorf:《青年W某的新烦恼》
c、这一时期的戏剧:
哈克斯(Peter Hacks)的“后革命戏剧” 米勒(Heiner Müller)的“新戏剧” 布劳恩(Volker Braun)的现实生活剧
3.70年代-80年代末
比尔曼事件:1976 年11 月,诗人、歌手比尔曼Wolf Biermann(1936—)应邀去联邦德国旅行演出。就在演出期间,民主德国当局突然宣布取消他的国籍。当局的这一行动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12 月,德国统一社会党把在一封致党的领导的信里抗议这一事件的三名党员作家:萨拉·基尔施、尤雷克·贝克尔和格哈德·沃尔夫开除出党。1979 年6 月,民主德国作家协会又把施特凡·海姆、罗尔夫·施奈德尔(1932—)、雅各布斯等九名作家开除出作家协会。这几起事件,使民主德国的文学队伍更加分裂,不少作家利用各种机会逃离到西德。 女性文学:
代表作家:
Irmtraud Morgner:《特罗巴多拉·贝阿特丽茨的生活与冒险》”Leben und Abenteuer der Trobadara Beatriz nach Zeugnissen und ihrer Spielfrau Laura” 《阿曼达》”Amanda. Ein Hexenroman”(巫婆小说)
Helga Königsdorf:《失敬的交往》“Respektloser Umgang“ 环境文学:
Hanns Cibulka: 《斯万托夫》“Swantow. Die Aufzeichnungen des Andreas Flemming” Christa Wolf: 《核事故》“Störfall. Nachrichten eines Tages”《夏日拾零》”Sommerstück” Monika Maron: 《飞灰》“Flugasche” 戏剧:Christoph Hein
西德文学
第一阶段:1945-1949
1、 废墟文学:文学史家曾用各种专有名词来标志这一时期的文学,如战争文学、回乡文学、废墟文学。其中以废墟文学最能正确地反映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国家的现实情况。 代表:亨利希·伯尔Heinrich Böll
2、四七社的建立(德国作家的聚合体,由里希特,安德施等人于1947年成立) 3、这一时期的小说:
第一类:流亡作家战后在西德发表的作品
托马斯·曼:《浮士德博士》 Doktor Faustus 黑塞:《玻璃珠游戏》 Das Glasperlenspiel 第二类:未流亡作家的战后创作
Elisabeth Langgässer:《抹不掉的印记》Das unauslöschliche Siegel Hans Erich Nossack:《奈基亚——一个幸存者的报告》Nekyia. Bericht eines Überlebenden
第三类:战后新一代作家,主要以短片故事为主。他们的小说代表了战后西德文学的废墟文学倾向。
Heinrich Böll:《来自“史前时代”》 Aus der »Vorzeit« Wolfdietrich Schnurre:《葬礼》 Das Begräbnis
第二阶段:1950-1960这一时期西德文学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
1、这一阶段中获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是“德国的新小说”。50年代是西德小说的丰收期,文坛出现了大批新成长的小说家,50年代末格拉斯的《铁皮鼓》是战后联邦德国第一步具有世界声誉的小说。50年代西德小说在内容上的总趋向是批判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家关心德国的前途与世界的命运,关心世界形势的变化,他们对已经经历了经济奇迹、人民生活大为改善的西德社会并没有报歌颂态度而是持清醒的批评态度。这一时期的小说叙述形式已
经突破了过去传统小说全知全能的叙述模式,几乎所有的西德小说家的叙述方法、结构、人物创造、语言等文学形式方面多少都受了卡夫卡、德布林、海明威等经典现代派作家的影响。 50年代众多的小说中,对日后西德文学发展最有影响,在文学史上最享有声誉、小说技巧上最有现代色彩、叙述角度变换最多、形式上进行许多成功创新的有以下四部: 格拉斯的《铁皮鼓》、伯尔的《九点半钟的台球》Billard um halbzehn、瓦尔泽的《间歇》Halbzeit、约翰逊的《对雅各布的种种揣测》Mutmassungen über Jakob 2、戏剧:广播剧(Hörspiele)的传播,代表人物:艾希 Günter Eich
第三阶段:1960-70年代初
1、68年大学生运动,作家政治化、激进化 2、四七社的解散 3、六一社的成立
4、这一阶段的小说:最具有成就的是Siegfried Lenz的中短篇小说即代表作《德语课》Deutschstunde
其他比较成功的作品:格拉斯的但泽三部曲中的《猫和鼠》、《狗年月》,伯尔的《小丑之见》Ansichten eines Clowns、瓦尔泽的《独角兽》Das Einhorn、约翰逊的《关于阿希姆的第三部书》Das dritte Buch über Achim 5、这一阶段的戏剧:
60年代的西德戏剧的政治倾向特别明显
最出色的戏剧作品是魏斯Peter Weiss的成名作《马拉/萨德》Marat/Sade 其他著名剧作家和作品:
霍赫胡特Rolf Hochhuth:《基督的代表》Der Stellvertreter、《士兵们》Soldaten, Nekrolog auf Genf
第四阶段:70年代至80年代末
背景:60年代的西德学生运动对西德文学产生了影响,促使西德文学政治化,但60年代末的政治化浪潮在德国并未产生积极的社会陈国这一事实,对文学同样产生了影响。70年代西德文学创作开始从政治、社会、国家这类题材逐渐趋向于描写自我世界、主观世界和日常生活题材,这是作家、艺术家、大学生对政治的兴趣日趋淡化的结果。 这一阶段重要的小说作品:
伯尔:三部中长篇:《女士与众生相》Gruppenbild mit Dame、《失去了荣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保护网下》Fürsorgliche Belagerung 瓦尔泽:多部小说,著名的有《一匹逃马》Ein fliehendes Pferd、《爱的彼岸》Jenseits der Liebe、《心灵的活动》Seelenarbeit
格拉斯:长篇小说《鲽鱼》和幻想性小说《在泰尔格特会晤》 约翰逊:《周年纪念日》Jahrestage. Aus dem Leben von Gesine Cresspahl. 这一阶段重要的剧作家和作品:
克罗茨Franz Xaver Kroetz:《家务事》Heimarbeit、《点播音乐会Wunschkonzert 博·斯特劳斯Botho Strauß:《恐病者》Die Hypochonder、《熟悉的面孔、混杂的情感》Bekannte Gesichter, gemischte Gefühle、《重逢三部曲》Trilogie des Wiedersehens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c91a5640b1c59eef8c7b4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