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悲剧解读

2022-03-29 06:13: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梦悲剧解读》,欢迎阅读!
红楼梦,解读,悲剧
《红楼梦》中个人生命与追求的分析

每每念及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时都不胜感慨。个人的生命与价值究竟有多大的分量?我们该怎样对待个人的生命与追求呢?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没有空间限度与时间限度的宇宙世界,我们的生命是显得那么渺小以致不值一提。因此也就有了这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个人的生命与价值不堪一击,个人的悲剧也实在是无关痛痒。对那些那些引领人类文明的圣人来说,这点牺牲不足考虑。可我们注定要关注人类的悲剧,并对之反思《红楼梦》无疑是部悲剧,是个人悲剧更是人类悲剧。同时这种悲剧又是永恒的,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这种悲剧。个人生命与价值追求的悲剧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问题,而正是这种永恒存在,让我们在宇宙与历史面前显得那么无奈与可怜,这种无奈本身就透着某种悲哀。

两种生命与价值之间的矛盾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是书之本旨。贾宝玉就像女娲的那块顽石,无材无能,不能担当补天的大任,同时他的理想也不在此处。他在红尘富贵中与周围的女子嬉笑胡闹。他渴望自由,追求性灵的生活,但他生活的环境却满足不了这个要求,最后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供人叹息。“补天”在中国的历代文学中多体现一种儒家精神,从早期孔子的“天有道,丘不予易”到后来的为天地立心,再到李贺的“笔补造化天无功”。这种责任是多体现“济世救民”的精神,责任无疑是重大也是光荣的。贾宝玉显然不能也不愿去承担这种责任,但他也没有去反对真正承担这种责任的人,他只想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生活。这种追求本身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他个人的追求,我们也不应该加以谴责。可他却是生活在一个世受皇恩的贾府,祖宗的荣耀都需要他来继承,因此矛盾也就来了。贾政、宝钗代表的是另一种追求,那就是前面我们所讲的“补天”。贾政、宝钗出于传统主流的信仰,他们经常敦促宝玉去博取一番功名,可宝玉偏偏看不起那些“文死谏、武死战”的文臣武将,认为他们愚蠢透顶,同时认为现在的官员又都是为了功名利禄。他有着孩童般的烂漫天真,他更多的体现一种道家的精神与追求。这两种精神本身都是一种个人的符合人性的追求,在一起却出现了这种矛盾。身为儒家代表的贾政,他必然要为了这个家庭的荣耀与宝玉的前途考虑。开始他为了家族的吉凶,差一点将衔玉而生的贾宝玉丢掉,后来更是误信谗言将宝玉打得半死,事后颓然坐到,老泪纵横。我同情宝玉,但我也不讨厌贾政。这便是我纠结的地方,恐怕也是作者纠结的地方。作者也在进行文化反思。这一道一儒,同是传统的文化精神追求却在这个名门望族之中荡出了这样的波澜。对于这种矛盾,作者和宝玉找不出解决的办法,只能顺其自然了,最后宝玉不得不出了家当了和尚。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也找不出良好地办法来解决这对矛盾,这或许就是我们人


类最大的悲哀:在相信自己是万物灵长之后,却在面对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矛盾时无能为力。这种悲剧是普遍永恒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包容,来缓解这种悲哀。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哀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积淀了中国人重世俗、重人伦、重群体的传统,这种传统并无可击之处。历史上的大一统也多是指经济政治的大一统。思想上虽然儒家一直占据主导,但我们并没有压制其他思想,因此中国历史也从来不缺隐士。这些人经历史的洗练后,他们的人生追求也得到了认可。可在当时他们多数是不成功的,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局限,如陶渊明是著名隐士,可他却劝自己的儿子博取功名;嵇康临死之时将儿子托付给了山涛,并规劝儿子好好建功立业也是这般。这说明他们都认识到自己的追求在此时此地的局限与不可。这是多么的令人心痛啊。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本是儒家的一种崇高的悲壮,但我想了一下觉得他也能概括《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和我们的悲哀。此类人物在《红楼梦》里最显著的当属贾宝玉。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生活,但他心里清楚的狠,他不可能达到这种理想,但他仍幻想着和林妹妹结为夫妻,过上一种性灵的生活。但后来林妹妹死去,和宝钗又缺少共同话语,他此时更像是“行尸走肉了”。他梦游仙境之后,他知道了所有的结果,他也似乎变得洒脱了,可这种洒脱是面对命运的无可奈何啊!科考之前他痛哭流涕,是啊,为了他那个理想他只好走向非正常道路,出家当了和尚。虽然像是看破红尘,脱离尘网,不用再受世俗的羁绊了,可是这种自由还有什么意思,这是违背人性的啊。他见到父亲后下跪流泪,说明他还留恋尘世,可命运已知自己无奈,只能痛哭流涕了。宝钗也是令人惋惜感叹的。他深爱着贾宝玉,渴望金玉良缘,但他心里明知宝玉喜欢的是林妹妹,他们的爱终究是无果而终。但他仍努力着,并始终抱着这种幻想。虽然最终和宝玉结为夫妇,但是同床异梦,宝玉始终忘不了林妹妹。她也很无奈只希望靠着自己的努力去感化宝玉,但终究是事与愿违。可是妻子的责任又使得她不得不去劝说宝玉博取功名,但我相信她那是情非得以,他最大的愿望是和宝玉长相厮守。最后在临近科举时他感觉到了宝玉的异常,痛哭不已,他知道危险在一步步向他靠近,他的理想在慢慢的破裂,他已无任何反抗已知命运的力气,只能无奈地痛哭了。他们的这种悲哀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他们都成了自己理想的牺牲品。知其不可,你们却还要这般倔强,只能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有感于斯文了。 永恒了就不必去在意

有人说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人的生命,可我们的生命在这个漫无边际的宇宙中究竟能占多大的分量?有人说地球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停止转动,可是有的人他的事迹和思想在地球转动过的每一个地方都能被听到,并且随着历史一直存在。这就是生


命的有限和价值之间无限的辩证法。我欣赏向往生命的永恒,我崇拜那“以万物为刍狗的天地,崇拜那“以百姓为刍狗”的圣人。虽然或者即使他们在一时一地伤害到某个人或群体,但他们也创造了永恒伟大的价值,这种价值是能够造福千万世的。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当然是贾宝玉和林妹妹了,他们都创造了永恒的价值,为我们揭示了人类的悲哀与局限。因此他们两个在浩瀚的宇宙中不在显的那么渺小,林妹妹不再是弱不禁风了,她此时也是崇高的。贾宝玉追求自由追求自我,但同时不否定真正圣贤“唐尧虞舜”;林妹妹执着爱情,并为此献身,他们在揭示人类的包容与执着的潜力。当然他们最大的价值是在他们遭受悲剧后,他们揭示了人类永远的局限与悲哀。认识到这种永恒的悲哀后,我们就不必再为此介怀,既然他不可避免,那我们就歌呼!且任之吧。

除了宝玉、黛玉,我还欣赏一个人,那就是贾政。无疑他是儒家与主流大众的代表。他那种重家族,重人伦,重功德的精神在中国永不会过时。他的追求与主流相符,也更容易实现“立功,立德,立言”,从而创造永恒的价值。我们也万不可在过多强调个人追求与价值的时候忽略了责任的承担。一个社会必须要有主流精神与核心价值,因为这样才不会乱,就像西方有上帝,中国的古代有孔子。老百姓们最渴望的还是稳定。社会在稳定祥和中富有活力,这正是我们的追求。树立一种崇高,让人们去追求,即使有知其不可的悲哀,但我们也会因“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感到宽慰了。这种崇高便是永恒。在明白《红楼梦》的永恒后,我们就不必再为了林妹妹而哭泣,为了宝玉而叹息,为了宝钗而同情,为了贾府而悲悯了。且将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一部《红楼梦》果然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啊。但先生告诉我们的只是几种现象或悲剧,他并没有给我们提供某种解脱的办法,“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哀这只有靠我们去选择品味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b9c6cc05fbfc77da269b17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