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教学案例

2023-10-09 22:34: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观书有感》教学案例》,欢迎阅读!
教学案例,有感
悟中学,学中悟——《观书有感》教学案例

一、背景

1教学内容:观书有感》 2、文本解读:

《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的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怎样在古诗中挖掘语言因素,何主任的“三个留下”给了我启发,决定从“语言、形象、情感”入手。

3、文本与学生经验

学生较易理解诗句的意思,但对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却难以领悟。如果教师直接讲给学生听,虽然学生也能明白,但印象不会太深,我决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5教学设计 1、自学为主,通过查工具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弄清诗句的意思。 2、反诘题意(诗中没有写读书,不如改成《观塘有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去探究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3、通过想像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诗中所描绘的内容。

二、实施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教学活动一:

在学生理解了诗中的词语和诗句意思的情况下,教者看看板书的课题,看看语文课本,满脸疑惑,提问: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 生:吃惊,仔细读古诗。 师:同意的举手。 (有十几位学生举手)

师:举手的同学请到讲台前来,我们举行一个小小辩论赛,为了能更好地说服对方,再读读古诗。

站在讲台前的学生举手:老师,我能不能下去,我发现不能改。(师示意可以下去,此时讲台前只剩下2名学生)

师:看看谁能说服我们,你们同桌之间先练练。 1:诗中没有提作者看书„„ 师:上前握手,谢谢你支持我。 1:我不是这个意思„„

2:诗中没有提书和读书,可是诗人是在池塘边读书。 师:你怎么知道的?


2(边指书上的插图边说)从图上知道的,诗人正在读书。 师:借图理解是个好方法,值得借鉴。

3:当时诗人在读书,有一个地方看不明白,看到了池塘边的景色恍然大悟,就写下了《观书有感》这首诗。

师:看到了什么景色?恍然大悟,悟到了什么?

3:看到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天光和云影倒映在水面上,在水中闪耀浮动。 师:还看到了什么?

4:看到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所以池塘里的水才这么清。 师:悟到了什么?

4:我悟到:诗人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要想知识渊博,就必须多读书。 师:有点意思。 5(抢着说)我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够具体,这首诗里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要想永远都有学问,就得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去填充,说得俗一点,就是两个字:充电。所以我诗的题目不能改。 (掌声一片) „„„„„„ „„„„„„

教学活动二: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一遍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我看到:一块半亩大的池塘清得就像一面镜子,天上的阳光和云彩在水面上浮动,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一位诗人正在岸边读书。

2:我仿佛看到:一个少年在池塘边读书,十年如一日。后来,他成才了,做了大官,可他仍然刻苦学习着。 3我看到:一个半亩大的池塘平静得像一面镜子,阳光和云彩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在水中闪耀浮动。一个孩子在那里读书向别人请教问题。他坚持刻苦学习,获取新的知识。长大后,中了状元,当了大官。可他仍然坚持学习,去猎取更多的知识。

4:我看到:一个半亩大的池塘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太阳光和云彩的影子在水面上闪耀。为什么池塘里的水会那么清澈呢?原来在它的源头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水涌进来。回忆完这一切,眼前立即出现了这样一行字:要想有真才实学,就得不停地“充电” „„„„„„ „„„„„„

师:让我们边想着这美丽的景象,边吟诵这首诗。 (生各自有感情地朗诵)

三、总结

背诵古诗,学生往往兴趣浓厚;理解古诗,学生却往往疲于应付。古诗内涵丰厚,意蕴隽永,我们平时大多喜欢用自己几十年的语言经验去理解古诗,然后再强行传达给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ab4e57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