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会组织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2022-04-08 11:27: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香港社会组织发展经验及其启示》,欢迎阅读!
香港,启示,及其,组织,经验
香港社会组织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一、香港社会组织的发展历史

香港的社会组织发源于慈善救济工作。早在19世纪中后期,除了政府对穷困人群开展救济以外,香港还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传统形式的慈善团体,如东华三院、仁爱堂等,这些自发的非政府机构虽然未经政府注册成立,但在开展接济穷人、为病人看病等工作上发挥着很大作用。

上世纪4050年代,大量难民涌入香港,加上1953年圣诞夜一场大火,九龙石硖尾的整片木屋烧成灰烬,一夜之间徒增了5万多名无家可归的居民,使本来难民充塞的城市雪上加霜。在这危困之际,政府及上述非政府机构对难民施予援手之外,基督教组织乘机而入,纷纷出面救济难民,为难民搭建屋棚、发放救济款以及食品和衣物等,催生了一批又一批民社会组织,整个香港呈现出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分别开展救济工作的局面。

上世纪6070年代后,香港社会组织开始朝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非政府机构不仅仅单纯提供慈善救助服务,还派生出家庭服务、儿童照顾、青少年服务、长者服务、康复服务等内容。政府开始资助志愿机构,实行“酌情津贴”制度,即政府只是视乎机构的其它资金来源状况,以弥补其不足之数。

上世纪80年代后,社会服务开始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社会组织发展随之转型,突出以服务为本位,注重对社会问题和需要的响应,社会工作专业化为手段推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政府对社会组织实行标准成本资助制度即对社会组织的一切开支实报实销。但是,由于这个制度一方面过于僵化及官僚,社会福利署要硬性规管资助机构的人手编制、薪酬水平及个别开支项目,另一方面又导致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于是,香港2000年度决定推行新的资助模式,“整笔拨款资助计划——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强调资源效益和效率评估,在此基础上,以员工薪级中位数及其他开支为基准核定金额,实行一次性整笔拨款,使受资助机构被赋予自由调配资源的弹性,以灵活回应服务的需要。

目前,香港社会服务机构约400家。2012年度,社会服务团体的社会福利开支约为128亿元,共提供了90%社会福利服务,接受服务人次超过5600万,动员义工服务超过780小时。在这些社会组织中,年开支超过1亿元的占16%年开支5000万元至1亿元的占9%年开支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占18%,年开支300万元至1000万元的占23%,年开支低300万元的占34%;接受政府资助的占43%,自助组织占15%,公益金会员机构占32% 二、香港社会组织的发展经验

(一)简便的登记手续,宽松的生存环境。在香港,你如果想成立一个社会组织,只要拿着身份证到警务处领份表格填写有关资料依据《公司条例》就可注册成为有限公司,依据《社团条例》就可注册成为社团,依据香港法例第29章受托人条例或309章注册受托人法团条例就可注册成为慈善信托基金会,不但手续简便,过程亦高度透明。无论你以何种方式登记,均可再向税务局申请成为慈善团体,获取筹款与免税的权利。我在香港某地铁站口,看到一社会组织正在筹款,在捐款后向组织者了解如何获取筹款资格,被告知它的过程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向社会福利署提起申请并获得批准,根据《简易程序治罪条例》有关规定,于指定时段和地方,便可开展相关的募捐活动。

()制定法律政策,全程进行监管。香港政府于1958年成立社会福利署,负责制定及推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1991 社会福利专业人员注册局成立,进行有关社会工作者注册的立法工作1997年通过《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旨在透过监管机制,监察社会福利服务行业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达到保障服务使用者及公众利益的目的。1998 ,社会工作者注册局成立,主要职能包括制订及检讨注册社工的资格标准及有关的注册事宜,处理有关注册及续期注册事宜,处理有关注册社工的违纪行为事宜。同时,香港政府积极推动服务表现监察


制度2000年逐步实行“服务质素标准”,以进行对机构服务的评估。为了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运作,香港社会福利署成立了“合约管理部组”,以推行竞争性投标方式分配服务单位的长远策略,制定投标方式和程序,监察和检查合约的执行,调查投诉和服务使用者意见,以及比较不同服务单位的表现。

根据《公司法》注册的NGO,每年要向公司注册处提交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及年报,税务局每四年对NGO的慈善地位进行审查;公开募捐必先获社会福利署批准,并于活动完成后90天内提交报告;如接收政府资助,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交工作和财务报告

()构建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经过多年发展, 香港政府与社会组织及私营企业,呈现了良性的伙伴互动关系状态。近年来, 香港政府推出的契约外包、政府购买等措施, 强调应结合民间的资源与力量来推动各项社会福利方案,政府不应该是福利的唯一提供者。福利的责任应该由公共部门、营利部门、非营利部门和家庭小区等共同负担。在这些措施的影响, 政府的角色呈现三大转变: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服务的管理者;由服务的生产者转变为服务的购买者;由福利服务的规划者转变为福利服务的审查者。

对于民间非营利机构而言, 其不再只是个案权益的倡导者或志愿服务工作者,角色亦呈现五大转变:由弱势权益的倡导者, 转变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由个案当事人的代言人, 变为政策的执行者;由原先的提供不定型服务, 转变为提供定型服务;由原先单纯的志工团, 转变为专业工作者;由全方位满足个案的思考, 转变为必须考虑效益、效率。 政府与社会组织依约进行合理分工,政府负责制定整体的福利政策、规划福利服务的发展方向、探索对社会服务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财政支持方式、提供业务指导、决策互动以及监督和评估服务质素等方面;社会组织则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社会认同。

香港政府通过设立“社区投资共享基金”,鼓励并资助政府、私营企业、民间组织三方合作开展公共服务项目。私营企业通过与政府及社会组织合作,以履行社会企业责任,改善经营环境,包括建立良好信誉,提升员工的技能,建立企业形象等,有利于企业更好开展业务。社会组织通过合作,吸收其它组织优点,互相传授知识、经验技术,避免“志愿失灵”政府部门通过合作,提高民众社会参与公共服务的广度及深度,促进了社会整合,三方通过结成伙伴关系,为公共服务这一共同利益分担责任,很好地实现了互利与共赢。 三、几点启示

香港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经验给我们培育、促进和规范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之处。经过这次香港学习考察,特别是听了李昺伟教授《香港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一课之后,我有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尽快启动社会组织立法。目前,除了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现有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三个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以外,急须启动统一的社会组织立法,以更高地位的一部专门法律社会组织进行有效规范

(二)进一步简化社会组织登记手续。学习香港的做法,社会组织成立按类逐步推行注册准入制,同时在促进社会组织依法、自律运作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监管,推行对社会织审计制度及财务年报制度 (三)推动企业发展专业化社会组织。香港私营企业在与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深圳许多企业在帮扶济困方面亦作出了努力,但大都局限于捐款赞助,未能最大地发挥企业回馈社会的潜能。建议学习香港大企业设立各类社会组织做法,鼓励企业注册成立专业化、规模化的社会组织,可在社区内开展冠名非赢利性活动,在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同时,又可提高企业的声誉,提升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打造良性的劳资关系。

(四)改善社会组织的资助方式。目前,香港政府对社会组织资助方式采取的是“整笔


拨款资助计划,同时配以“津贴及服务协议”和“服务质素标准”予以监管,虽然不可一味照搬,却有可供借鉴之处。深圳目前对民间组织的资助采取的是购买社工岗位做法,按每位社工一年7.5万元/年拨付,这在民间组织初创阶段是合适的,对推动我市民间组织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民间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必然出现行业竞争,到时对民间组织的资助也要跟着调整。建议参照香港“整笔拨款资助计划的做法,改变单纯购买社工岗位的资助方式,而是采用考量社会组织运作绩效前提下,以员工薪级中位数及其他开支为基准,社会组织作整笔拨款资助,逐步提高社工的薪酬待遇,推进民间组织的适度竞争。

(五)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有待营造一个大环境。这次到香港学习考察之前,我很希望了解香港政府是如何对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监管的,在李昺伟教授讲课以后,专门就这个问题向李教授请教。虽然李教授在短时间内未能给我们一个详尽的解答,但李教授在回答中比较强调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的约束下,不须要对社会组织进行过于严厉的监管。事实上,香港政府对社会组织采取的是适度监管策略,对于按照《社团条例》注册的社会组织监管较为宽松,一切社团按条例及有关合约、服务标准运作前提下,政府一般较少干预社会组织的内部事项,又不须引进第三方进行考核,政府只是保留对社会组织的最终处置权力,以防范由于监管漏洞带来的风险。

我在参观香港廉政公署和立法会后,对这个问题加深了认识。香港人原本和内地人一样,不是天生的自觉守法者,而是在高度法治的环境下逐步养成的。我极为赞赏香港将立法大楼不但作为办公、开会之用途,还将其作为宣传、教育的阵地,向广大市民和旅游者开放,甚至可以旁听香港的立法会议。人们可以到那里通过观看有关资料了解立法会是如何制订法律、怎样处理公众人士的申诉、如何批准公共开支等问题。学生可以到那里现场模仿立法会开会,从而培养法律意识。香港廉政公署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将香港打造成一个“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社会,使全社会人士成为了自觉理性的守法者。

我最终悟出了一个道理,香港对社会组织的最有效监管,不是制订繁杂的考核指标,是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狠抓法治教育、培育法治精神,打造出一个“法治的大社会,这个“法治的大社会”是个硬约束,而且是最有效的。我们学习香港,就要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努力培育出一个人人“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社会,在这个大环境下,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a94cd8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