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储爱槽

2022-07-10 00:15: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储爱槽 》,欢迎阅读!
人心,每个,储爱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储爱槽

作者:车广秀

来源:《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2年第5



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给我发来邮件,她被女儿的话伤了心。

车老师:

我和老公结婚10年,女儿今年6岁。平时,我带女儿的时间最长,也十分重视对她的教育但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却令我备受打击。

那天,因为我不允许女儿做一件事,她就撅着小嘴说:“哼,我去找爸爸。”这还不算完,居然又蹦出一句:“我让爸爸骂你。我和爸爸去哪儿玩,都不带你去!”

天哪!女儿怎么能说出这么伤人的话呢?我认为的理由是:她可能处在“诅咒敏感期”,自己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我还是从她的话里听出她对我的排斥。

在女儿的教育上,我一向认为“身有伤,怡亲忧;德有伤,怡亲羞”。我可以允许她不那么成功,但决不允许她在道德品质上有什么瑕疵。平常特别注重对她进行“行为、礼貌、礼仪”上的教育

女儿的优点很多:习惯于延迟满足、懂得商量、遇事不固执、有礼貌、爱学习。老师也很喜欢她。总体而言,她各方面的发展都不错。

教育孩子上,老公对女儿比我更宽松。有些我不同意她做的事情,她一去找爸爸,爸爸就通融了。这样几次下来,老公和女儿的关系明显比我和女儿的关系好。

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要知道,我对孩子的付出是第一位的呀。但女儿身上流露出的排斥端倪让我害怕,我真担心会教育出一个将来不爱我的孩子,希望听到您的分析!

能看出这位母亲十分重视女儿的教育,还涉猎过一些专业的育儿书籍,因为在她不长的邮件中,自如地运用了“诅咒敏感期”和“延迟满足”等专业术语。下面是我的分析和建议:

1、女儿怎么能说出这么伤人的话呢?我认为的理由是:她可能处在“诅咒敏感期”,自己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种推测有一定道理。“诅咒敏感期”源自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关于儿童敏感期的理论,是一种强有力的语言敏感期:一般在儿童2-6岁时出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比如有的话(诅咒)能像利剑一样刺伤别人,便开始没轻没重、快乐地使用,以此来试探、发展自己的力量和观察别人的反应。

日常生活中,小孩儿发脾气时经常对父母说“我打死你”“我踢你”“讨厌坏爸爸”,包括信中女儿所说的“我让爸爸骂你”等等,都属于敏感期中诅咒式的话语,家长听到后没必要心寒和大惊小怪,乃至怀疑自己教育的失败等等。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并不真正理解语言所代表的意义,只是在体会语言带给他们的威力和力量。如果他们发现成人对此反应强烈,可能会频频使用,如果成人冷处理,漠然置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使用美好的词汇和正确的语言表达,反倒可以抑制,直至帮助孩子安然度过这一时期。


这位妈妈与其为女儿这句话担忧,不如多思考一下,女儿要做的事情是否真的不可取?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和适当的方式制止?既然女儿习惯于“延迟满足,懂得商量,遇事不固执”,为何会对母亲这次否定产生如此强烈的不满?是否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欠妥,比较专断或急躁,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等等。真为孩子好,就要讲究方式方法,尊重孩子,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而不是被强制压服。

2、老公和女儿的关系明显比我和女儿的关系好,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位妈妈纠结的是:她对孩子付出的更多,为何孩子反倒更亲近父亲?这里有恋父情结的因素,也与“父慈母严”的教子方式有关。因为母亲严格,让孩子有压力,父亲宽容和体谅,让她更感轻松和舒适,她自然会更亲近父亲。任何家庭中,唱红脸的都比唱白脸的更讨孩子欢心。但孩子亲近父亲不等于不爱母亲,她肯定两个都爱,包括威胁母亲的话语中透出的都是对母亲的希冀和呼唤,因此,没必要为此忧心忡忡,应该从更积极的角度看待,比如:良好的父女关系对女儿的成长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与婚姻的稳定。多这样想就可释怀。

3、女儿身上流露出的排斥端倪让我害怕,真担心会教育出一个不爱我的孩子。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感情,不是刻意教育出来的。要让孩子爱父母,父母必须用爱浇灌孩子,将爱的种子根植在孩子心中。关于这一点,可以读读美国心理学家米尔博(DrPaulMeier)提出的“储爱槽”理论

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个心形的储爱槽,如果这个储爱槽有个计量表,一开始等于零;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会用自己槽中的爱注满孩子的槽;过了十五、二十年,当孩子脱离了家庭,自己成家,那时孩子的槽已注满了爱。身为成年人的他,因为自己的爱是丰盈的,就有能力爱父母,爱伴侣和子女。因而在一个正常运作的家庭里,爱是代代流传下来的。

当然,要让爱在家庭中代代延续,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性,有节制的,切忌过度溺爱和破坏性的滋养。美国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在其所著的《少有人走的路》中曾经直言不讳地说:“不合理的给予以及破坏性的滋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给予者以‘爱’做幌子,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心智的成熟当一回事……这样只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误导,使孩子的内心充满痛苦。最终,父母在教育上功败垂成。”

所以,我想对这位6岁孩子的妈妈说:如果坚持理性、理智的爱,以民主的方式教养孩子,等她长大后,爱心槽储蓄满了,一定会以丰厚的爱回馈你!

编辑 王淑娟 mochouw@yahoo.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a880fb1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0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