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2022-03-25 06:12:5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欢迎阅读!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一、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 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邹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二、重点词语

1.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患:祸患,灾难 3.辟:通“辟“,躲避。4.如使:假如,假使5.丧:丢掉

6.呼尔而与之:尔:助词,着; 与:给 7.蹴:用脚踢8.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9.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万钟:高位厚禄 10.辩:通辨,辨别

11.何加:有什么益处12.奉:侍奉1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4.乡:能“向“从前15.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这 已:停止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0、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而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四、 理解性默写与问答题: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15.本心:天性,天良 (二) 一词多义 1)之

代词 呼尔而与之 助词 为宫室之美 2)而

表顺接 不译 蹴尔而与之

表转折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于

表比较 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对象 万钟于我何加焉 4)为

a.今为(为了)

b.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做)之

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采用)也? d.乡为(肯、情愿)身死而不受, 三、通假字

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能“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辟“,躲避。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四、句子翻译: 2.重点语句翻译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每有一个关键词没落实就扣半分,扣完为止。比如恶、患、甚、避

所厌恶的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有的祸患不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的人看见)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样的做法不也是应该停止了吗?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是贤者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指代什么?(2)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为宫室之美 。而接爱万钟。

10、是心:指这种本性,既羞恶之心,用原文的话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或是“舍生取义”

11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指什么?与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所指,是否是一回事?

本心是指人生而固有的善良本性。是心指的是舍生取义,着眼于字,是本心 一个组成部分。本心丧失,字也就荡然无存了

1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

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要求,才能达到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

13本文所强调的市场经济下的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虽然面临生命的决择时比较少,但是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这就是义,从长远看,义是获得更的前提。 1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不同。 15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


*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16、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第二段交先前为了义身死而不接受与现在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接受的做法进行了对比,说明了接受万钟的人是见利忘义的表现,这样就丧失了本性,从而说明人应该舍生取义。 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万钟的事例论重于的观点;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17、鱼和熊掌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以鱼和熊掌取舍做比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61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1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二、文学常识

(附二)解题

18、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19、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

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 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20结合材料思考。相关内容链接: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前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因贪污巨额财产被枪决;某大学学生马加爵为泄私

愤杀死自己同学而遭通缉;某明星参加义演假唱……

这些都是没有义的表现。?

21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 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舍生取义 见利忘义 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并继承发扬的。当我们人生中遇到在生死义利的重大抉择时,我们应该做到舍生取义,而不能为了一己私利,置正义于不顾。

22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 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

*提示:孟子所说的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

2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

*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成为卑鄙无耻的人。

25 文章开头写"""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a2caf0aba1aa8114531d90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