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资料收集整理1

2022-10-20 18:10:5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资料收集整理1》,欢迎阅读!
孟子,孔子,资料收集,整理,了解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资料

一、孔、孟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五、《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名言 《论语》中的成语精选:

欲速不达《子路》 温故知新《为政》 尽善尽美《八佾》 不耻下问《公冶长》 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二、孔子、孟子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远播海外,辐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学文化圈,覆盖的人口超过全人类的四分之一。与中国毗邻的朝鲜、越南、日本受儒家文明的影响尤其深刻。

1.儒家文明在三国的重要传播途径是汉字教育和儒学教育。三国古代都设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儒学教育机构,并将修建文庙、祭祀孔子与儒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2.朝鲜和越南还仿照中国推行科举考试制度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科举考试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3.朝鲜仿照唐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李超仿照大明律变成本国律令《经国大典》;日本推行的大化改新,参照唐朝三省六部之和郡县制,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三、孔庙、孔府、孔林

三孔是山东省曲阜市关于孔子的建筑物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的并称。1994年曲阜孔庙、孔府登录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孔林登录世界文化遗产。

孔庙是中国最大的孔子祭祀庙宇。与紫禁城、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建筑群。孔府是孔子直系后裔居住的府邸。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子孙的墓葬群。



四、孔、孟语录 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 罕言利与命与仁。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滕文公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媵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举一反三《述而》 废寝忘食《述而》 任重道远《泰伯》 杀身成仁《卫灵公》 察言观色《颜渊》 各得其所《子罕》 分崩离析《季氏》 道听途说《阳货》

巧言令色《学而》 见贤思齐《里仁》 文质彬彬《雍也》 怨天尤人《宪问》 《孟子》中的成语精选: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 《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告子章句下》 言近指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六、孔、孟思想 孔子的主要思想:

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

3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他主张祭祀, 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 于鬼神是否存在, 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4)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而要一视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文、行、忠、信”四目, 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之教, 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

2“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3)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9c2a52bbd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