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旅游景区管理复习资料》,欢迎阅读!
旅游景区管理复习资料
问答题:
1、 人本管理的主要观点:(以人为本)
①、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经营目的是为包括员工在内的人而服务的);②、员工参与是有效性管理的关键(高度集权—适度分权) ③、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④、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2、图示景区产品的构成:(P30) 3、我国景区的购物服务状况:
(1)有课在景区内购物欲望较低,景区的购物收入水平偏低. (2)旅游景区旅游商品雷同,缺乏景区自身特色. (3)诚信服务意识差,购物“陷阱”多。 (4)售后服务不完善。 4、游客投诉处理方法:
(1)给游客发泄的机会。
(2)充分道歉并表示安慰和同情.
(3)收集有关信息.倾听游客陈述后,用浙江的话重复游客所遇到的问题,确认无误后,进行必要的记录;适当的提问,收集游客忽略或省略的一些重要信息。
(4)处理.核查信息的真实性,被投诉者所在部门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核查情况、初步的处理意见书面报投诉处理部门。 5、如何塑造旅游者体验? (一)、创意体验主题
(1)具有诱惑力的主题必须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 (2)景区的主题必须具有特色。
(3)景区体验主题必须集空间、时间和实物于相互协调现实整体之中。 (4)好的景区体验主题应该能够在景区内进行多景点布局. (二)、开发体验旅游产品
(1)外延式开发新产品。既要把握景区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条件,逐次进行;又要注重创意.创意的途径包括:文化移植、文化嫁接和本土文化再现三种。
(2)内涵试升华.对景区现有产品进行深层死开发,实现产品的高级化.变出售资源为出售产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设计,变参观型为参与型。文化是内涵式升华的主要切入点。
(三)、提供体验式服务
(四)、完善公共服务系统
(1)建筑设施(2)景区内的交通系统
(3)建设完善的景区解说系统(吸引优秀人才,培训在职员工;子倒是解说服务的设计应该以文为本。)
(五)、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宣传效应。
6、景区资源管理内涵:
(1)旅游景区资源是旅游景区赖以生存、经营和发展的基础. (2)旅游景区资源不仅需要开发和利用,更需要保护与管理. (3)旅游景区资源决定了景区的品质、吸引力和价值。 (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景区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 7、景区发展的三个阶段:
(1)优先发展入境旅游,旅游景区在事业接待功能中起步(1954~1978) (2)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旅游起步,旅游景区从事业接待型向经济经营型转变(1979~1999)
(3)以1999年黄金周的事实和处境旅游的兴起为契机,旅游景区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1999~至今) 8、我国景区经营管理现状:
(1)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管理。政府主导的功能被弱化。 (2)旅游景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普遍.
(3)景区秩序混乱,服务意识弱。(4)资源破坏,环境恶化。 (5)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6)旅游景区产品质次价高,特色性不强.
概念:
1、凡是能销售给旅游者,供旅游者消费、享用的产品,都可以成为旅游产品,包含4As——旅游资源,交通运输设施和服务,住宿、餐饮、娱乐、零售等旅游生活设施和相应服务级旅游闻询中心等辅助设施。
2、科特勒于1994年指出,所谓整体产品,即把产品理解为由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扩展产品三个层次所组成一个整体产品.
3、景区产品的创新方法:主题创新、结构创新、功能创新.
4、景区产品创新思维方法:自由联想法、头脑风暴法、斯盖普法。(P41) 5、旅游项目的设计原则:
①独特差异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②市场适应性; ③持续发展性; ④真实体验性。 6、景区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
①法律手段;②经济手段;③规划手段;④行政手段;⑤宣传教育手段 ⑥科技手段。
7、旅游景区感知容量的计算公式为:
8、1962年,没过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所著的《寂静的春天》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雏形。1987年4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针对世界环境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踢出来具体而现实的建议,首次采纳“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9、ISO9000与ISO14000的异同:
(1)相同点:ISO9000与ISO14000具有共同的事实对象,即在各类组织建立科学、规范和成华的管理系统。两套标准的管理体系相似,即ISO14000某些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参考了ISO9000中的某些标准规定的框架、结构和内容。
(2)差异点:
①承诺对象不同.前者是产品的使用者、消费者,是按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以合同形式进行体现的;后者则是向相关方的承诺,受益者是全社会,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共同需要,用法律、法规体现,所以起最低要求是达到政府规定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②承诺内容不同。前者是保证产品的质量;后者是要求组织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级其他要求,并对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
③体系的构成模式不同。前者是封闭的,而环境管理体系则是螺旋上升的开放模式,要求体系不断地有所改进和提高。
④审核认证的依据不同。前者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根本依据;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除符合ISO14000歪,还必须结合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如果组织的环境行为不能满足国家要求,则难以通过认证体系。
⑤对审核人员资格的要求不同。ISO14000系列标准设计的是环境问题,面对的是按照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等要求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仿制和处理污染的具体环境问题。所以环境管理体系对组织有目标、指标的要求,因而从事ISO14000认证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环境知识和环境管理经验,否则难以对现场存在的环境问题做出正确判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97d6a12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