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欢迎阅读!
八、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1.社会历史由人们有目的活动所构成。社会历史规律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它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混乱。例如,有人认为:人的活动带有主观性,因而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社会规律也具有主观性,应该放弃凡规律都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观点。有人甚至从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出发,怀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否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肃清上述各种错误认识,正确把握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关系,加深对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自然规律的形成与实现无需人的参与,它是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起作用的。社会规律则直接同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相关联,它的形成和作用都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不能离开人的活动来认识社会规律,但又不能从抽象的人的活动出发来研究社会规律。必须从现实的人的活动出发,即从社会的物质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社会规律的性质和特点。社会规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存在并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但它不等于人的活动本身。社会规律虽然有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但它同样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性。认为社会规律具有主观性的观点的错误就在于,把人的活动等同于社会规律。
3.人的活动是受一定的客观条件制约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同时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主体总是在既定的历史舞台上活动,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只有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的物质力量才能从事创造历史的活动。人们通过自身的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及其条件。作为人们活动的产物的社会条件一经形成,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们的活动。人们所依赖的社会物质条件是前人活动的产物,是人们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人们总是在这个既得的物质基础上创造历史的。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前提来理解人的活动,也不能离开社会历史条件来理解社会规律。
4.人的自觉活动并不能否定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历史发展离不开有意识的人的参与。历史主体是
有意识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人的活动带有某种主观性,但不能由此推导出社会规律具有主观性的结论。社会规律并不等同于人的活动本身,而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必然趋势。人的活动,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违背规律。因此社会领域中存在人的自觉活动这一事实,并不能抹煞社会规律的客观性。首先,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具有的不同思想、动机和目的,只有通过他们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而得到说明。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按照自身的尺度去设计自己的活动方式、产品或创造物的同时,还必须以对象自身的尺度为客观依据,即使人类自身的尺度本身,也是产生于同一物质世界,并受社会这一高级物质形态的发展程度所制约,因而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也是客观的。人们的活动固然要由一定的目的所支配,但这种目的不是主观自生的,它从一开始就是以人们活动的客观的、首先是经济条件为深刻的基础的。其次,每个人都按自己的目的进行活动,但是人们共同活动的结果却不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尽管每个人都希望达到自己的目的或实现预想的结果,但在各种意志的相互冲突、抵消下,人们的活动常常得出不自觉的结果。这表明,社会制约性、人们活动的社会后果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体现在人们活动中的社会规律,即社会历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再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及其实现程度受制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的思想、动机、目的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取决于是否体现或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人们不能任意选择某一社会形式或历史前提。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可以加速或者延缓社会历史的进程,但不能改变历史进程的总趋势。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在起作用,致使社会历史沿着“合力”的方向前进。这种“合力”的方向,就是由社会规律所规定的历史总趋势。 5.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因而承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认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不能废除和改变社会规律,但可以认识并利用社会规律。承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正是为了把人的自觉活动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人的自觉活动的作用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广度和深度成正比。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人们所获得的自由程度也就越大,改造世界的活动也就越有效。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联系而存在,自由与必然相联系而存在。一些人总是企图把自由与必然绝对对立起来,企图在规律性、
必然性之外寻找自由,认为承认必然性就意味着对自由的限制,这是荒谬的。否认客观规律性的唯意志论,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或宿命论,都割裂了人的自觉活动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6.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强调要重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的研究,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思想保证。我们在实践中的失利,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而不能归咎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在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有过挫折和错误。经验证明,我们的挫折和错误在于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因此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努力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规律性,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7.社会规律的实现是复杂的、曲折的过程。社会规律或历史必然性是不可抗拒的。它是人们活动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东西。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是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的。社会规律或历史必然性的实现往往通过复杂的、曲折的形式表现出来。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其中交织着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矛盾。历史必然性在其实现过程中要受到偶然性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在其发展中遭受挫折是暂时的,这不是对社会发展必然性的否定,而是表明历史必然性的实现是一个曲折、长期、复杂的过程,表明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要彻底驳斥否定历史发展规律,散布怀疑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大趋势的种种谬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9068df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