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细说《春末闲谈》》,欢迎阅读!
细说《春末闲谈》
许情军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卷),期】2016(000)004 【总页数】2页(P27-27,28) 【作 者】许情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223900 【正文语种】中 文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有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春末闲谈》,因为时间较为久远,又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要读懂该文有一定的难度。这里,笔者针对该文相关内容细说一番,以期对一线师生有所帮助。
1925年,鲁迅先生45岁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人生成长经历造就了他敏感、多疑、刚毅、倔强、悲观的独特的性格气质。在写作《春末闲谈》前后,鲁迅先生内心是苦闷的、孤独的。这苦闷、孤独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家庭生活的不如意,特别是与亲兄弟周作人的失和让鲁迅先生内心痛苦。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到了1923年,余音渐渐消沉,曾经为中国之勃兴、国民之觉醒而振臂高呼的文化阶层迅速星散,知识分子纷纷转向,鲁迅见证了这场幻灭的整个历程,很多与之并肩作战的文化阶层的战友与之分道扬镳,这使他孤独、痛苦。 正如要把握庄子《逍遥游》的思路必须抓住“鹏徙南冥”这则寓言故事一样,要读懂《春末闲谈》,必须抓住细腰蜂螫小青虫这一寓言故事。
《春末闲谈》前三段集中写了细腰蜂与小青虫的故事,分别从“我”“老前辈们”
和“发勃耳”这三个视角去写的。这三个视角看似随意“闲谈”,实则是作者精心设置。
首先是“我”的视角。“细腰蜂与小青虫”的故事是“我”“突然记起”的,是“故乡”“盛夏”的“细腰蜂”,“铁黑色的细腰蜂就在桑树间或墙角的蛛网左近往来飞行,有时衔一支小青虫去了”,“青虫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力,被衔着腾空而去,坐了飞机似的”。
细腰蜂与小青虫的故事是“我”亲见过的,只不过现在回忆出来罢了。第一自然段写“我”“突然记起”,主要目的是引出细腰蜂与小青虫的故事。这一故事也许许多人都见过,作者简单勾勒了细腰蜂的捕食过程,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阅读兴趣。更主要的,作者想拿此故事的主角“细腰蜂”和“小青虫”来比喻后文中的统治阶级和劳苦大众,也就是说,细腰蜂是怎么对待小青虫的,统治阶级就是怎么对待劳苦大众的。
其次是“老前辈们”的视角。在“老前辈们”的眼里,细腰蜂与小青虫的故事是相当美妙的:“那细腰蜂……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的。她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老前辈们”看到小青虫被细腰蜂捉进了窠里,过了一段时间,小青虫没了,飞出了细腰幼蜂,于是,他们仅仅根据现象,武断地说细腰幼蜂是小青虫变的。“老前辈们”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甚至,他们美化现象。“老前辈们”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心态,比如,古人夜晚看到月亮呈现的景象,便想象出嫦娥、广寒宫、玉兔、吴刚、桂花树……把寒漠的月球渲染得热闹而美妙。 再次是发勃耳(法布尔)的科学视角:“自从法国的昆虫学大家发勃耳(Fabre)仔细观察之后,给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证实了。而且,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青虫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动,但也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烂,直到她(细腰蜂)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
作为思想家,鲁迅先生在《春末闲谈》中对社会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是令人赞叹的。他总能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他的思想总能穿越时空,即使是在当今,仍闪耀着光芒。
第一,麻痹、奴役劳苦大众的统治阶级注定要完蛋。
这是文章的主旨,也是鲁迅先生在当时最想揭露的问题。他从北师大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的遭遇引发开去,看到问题的实质。身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供职的鲁迅,竟然撰文揭露、嘲讽北洋政府的反动性,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量。也恰恰因为诸如《春末闲谈》这类文章,鲁迅被教育部开除。
第二,麻痹、奴役劳苦大众的文化具有恶毒性与欺骗性。
统治阶级有一整套麻痹、奴役人民的文化,他们多么希望人民“认命”吧,服服帖帖地供他们奴役吧,“苟且”了,才能“偷生”。“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进研究室主义”,“莫谈国事”,“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这些麻痹人民的文化,就如同细腰蜂的毒液一样,具有很大的恶毒性和欺骗性。
第三,御用文人是统治阶级的帮凶,他们为虎作伥,麻痹、奴役人民。
千百年来,很多读书人被封建思想毒害,反过来,他们又成为统治阶级的帮凶,去毒害人民,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也是读书人最可悲之处。古代读书人自不必说,就是北洋政府执政时期,这样的读书人也不少,“‘特殊智识阶级’的留学生”就是这类人的代表。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再学习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欣赏大家的文采,我们会由衷地赞叹鲁迅先生在一篇短文中竟能熔知识、趣味于一炉,能够形象化地说理,语言精练、生动幽默,赞叹他文章的战斗性和趣味性。读先生的文章,我们真是如坐春风,会获得文学上的享受,思想上的升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8a2713c5b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