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朗诵教学中传统吟诵法借鉴研究

2022-08-09 04:19: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朗诵教学中传统吟诵法借鉴研究》,欢迎阅读!
吟诵,古诗词,朗诵,借鉴,语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朗诵教学中传统吟诵法借鉴研究

摘要:初中语文古诗词朗诵教学能够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发展,对于情感能力、审美体验、文学素养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促进作用。相比较传统吟诵法,新时期初中语文古诗词朗诵教学更注重学生思想和意识层面的培养,重视能力自主养成。文章基于传统吟诵结合新时期语文古诗朗诵的教学特点展开论述,探讨相关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诵教学;传统吟诵 前言:

吟诵作为传统文化的朗读方法,注重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将书面化的文字达转化成形象的表演。吟诵区别于朗诵的最大特征就是精神力量的体现,吟诵可以追溯至先秦,从《诗经》开始,人们就开始在田间地头或者庙堂高宇中唱诵,并代代相传至今。吟诵既不是简单的朗和诵,更不是我们理解的先民之劳作歌唱,而是根据自己所感悟到的诗歌情怀,通过声调、节拍拉长声调地读。在初中文朗诵教学借鉴传统吟诵要考虑到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一、吟诵教学的意义

(一)吟诵有利于帮助学生背诵古诗词

古诗词吟诵教学与传统古诗词教学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古诗词吟诵教学带有很强的旋律,吟诵教学中包含了音乐的特点。相比于传统一板一眼、枯燥沉闷的古诗词教学,节奏感强烈的吟诵教学让学生享受古诗词学习的过程,学生在音乐感的吟诵下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进一步提升。此外,带着旋律和节奏感的文字学习比一般的文字学习效率更高,中国古代启蒙用书诸如《三字经》、《百家姓》等都是吟诵教学效率的有力证明。

(二)吟诵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

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教学大多是教师在讲台讲解,学生在台下听讲,但是,这一模式会模糊学生和教师各自在课堂的正确定位,而且,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意蕴仅仅通过课堂讲解无法完成,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说,入声字在古诗词中极其常见,当一首古诗词中有多个入声字时,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无法体会到,而当学生反复诵读这篇古诗词,学生就能逐渐感受到其中的深刻意蕴。 二、开展吟诵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教学宗旨,加强基础训练

初中语文朗读重视发音,讲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感情到位。古诗词朗读与传统吟诵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基础朗读能力,加强基础的字词识读训练,明确学生的相关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教学策略。比如组织学生小组共读,互相评价对方,交流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去自我比较,找出自己朗读过程中需要加强的地方。让学生首先理解句意,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在读古诗文时,要根据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结合语法知识,弄懂句子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尤其是对于七言长句中的动名词搭配,明确句子结构和正确表达语序,把握住朗读时的自然停顿。在完善基础训练后,具体的传统吟诵教学要根据教学需求加强不同方面的拓展训练,如果学生朗读不流畅,可以为学生讲解相关韵脚、韵律、断句和重音的知识,帮助学生找到朗读的节奏感,掌握气息;如果学生朗读缺乏感情,则可以播放不同风格的伴奏,让学生寻找与文章有共鸣的旋律,加强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为


学生深情范读,逐字逐句的领读,为学生提供朗读模板,自主寻找吟诵和朗诵的平衡点。

(二)探索多元朗读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诗歌是诗人用以抒发内心情感或者赞扬事物的一种方式,就如同学生在平常遇到美丽或者令人惊叹的事物发出的感叹,站在这个角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诗歌,而不是将诗歌当作学习的一块重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诗歌教导学生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所学诗歌中的意象或者词句自己作诗抒发情感,在不断的尝试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到诗歌中表达情感、营造意境的方式,还会逐渐对诗歌吟诵感兴趣。朗读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口语能力和文学素养,流畅朗读是基础,重音断句是意识,情感表达是前提。要想完成朗读任务,要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互动。比如以游戏比赛的形式,按照感情丰富程度、流畅程度、读音标准程度等不同指标进行评比,提升课堂参与度。还可以就一些情景类或故事类的古诗,让学生扮演角色,演绎故事,深入体验情感和古诗词主旨。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一些名师专家的诵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跟读、伴读,全面提升朗诵水平。

总结: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因事因物而嗟叹咏歌,而古诗词诵读就是嗟叹咏的最佳体现。朗诵是学生们用来感受古诗词的好方法,不单能够追溯诗人创作时候的情感,而且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加强情感教育。借鉴传统吟诵时,让学生在朗读时,先以声入韵,联系古音古字,感受韵律和节奏变化,让五言的排列精当,七言的绵延起伏,余音绕梁,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细细品味诗歌的文学韵味和内涵。 参考文献:

[1] 方文渊.书声琅琅激情飞扬——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2018,(31):43.

[2] 胡冬颖.返璞归真书读有声 ——浅谈初中语文有效朗读教学的策略与实践[J].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5):42-4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73b1aec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