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翻译赏析

2022-03-20 08:01:4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丹阳,玉亭,浪淘沙,古诗,赏析
古诗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翻译赏析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前言】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为宋代词人陆游所作的一首词,收录于《全宋词。该词着力描写了友人间的离别。 【注释】 ①丹阳:地名,在镇江之南,旧属镇江府。 ②浮玉亭:元陶宗仪《说郛》卷九七引释惠凯《金山志》云:“客问:何为浮玉?答云:此出《仙经》。上仙居浮玉山,朝上帝,则山自浮去,因金、焦俱在水上,故名。“此山(金山)大江环绕,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宋刻“浮玉”二字,今犹存焦山西侧。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物上》“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浮玉亭,需亭北。“需亭,在府治西五里。 ③长亭:古时于道旁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以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阳关:唐王维《送元二使安四》“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渭城》一日《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健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渭城》 《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千寻横铁锁:《晋书》卷四二《王浚传》“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

1


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王浚灭蜀后,继而起兵伐吴。吴人凭借长江天险,于水中横置铁锁、铁锥,抗拒北军,然晋师除锥熔锁,终无阻碍,顺流鼓桌,直捣三山。孙皓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百官投降晋师,东吴遂亡。 【赏析】 首二句回忆昔日送别友人的情景。坐落在长江边上的浮玉亭,是词人经常涉足的地方。暮春时节,他曾多次到此送友远行。饯宴在绿树繁茂、浓荫蔽日的亭子里举行。词人不停地举起酒杯,向挚友频频劝酒,殷殷话别,但行人和送者皆心绪不宁,为离别在即而不胜感伤。“阳关”句即描写这种恨别之情。“阳关”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代称,亦名《渭城曲》。此诗将人类普遍具有的感情——友谊,写得十分真挚感人,因此,它在当时就被谱上乐曲,作为“送别曲”“友谊歌”而广为传唱,世称“阳关曲”或“阳关三叠”词人这里说“阳关常恨”,是因为别时与友唱阳关,唱罢阳关别故人,而他经常与友分别,故谓“常恨”正因“常恨”故再听到阳关唱起,“不堪闻”了。“不堪”,意为禁不起。词的四五句写词人远行时的情景。陆游这次离开京口赴南昌任职,正是冷落清秋节。从前于春残花尽时与人分别,对方是行人,自己已觉伤心;今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自己是行人,将别故人而远去,其悲伤之情当然要倍增于过去了。因此,此时此刻,词人的离别之恨和远行之悲,充盈胸臆,溢于颜面。 片仍写离情。饯宴将止,别离在即。居人和游子依依惜别,互相慰藉,想到别后天各一方,音讯难达,不禁黯然消魂,潸然泪下。“清泪”



2


二句,生动地表现了居人和游子之间真诚而又深厚的友谊。下面“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语颇隽永,意蕴深邃。离愁别恨是十分抽象东西,难以言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虽然以江水之无穷喻愁情之不尽的不计其数,但写得耐人寻味的佳句却殊鲜见。陆游的《浪淘沙》即景抒情,谓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居人)一半给我(游子)。如此描写,就把离恨的深重具体化、形象化了,能使人掂量离恨的轻重,体会分袂的痛苦,它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词末二句,更是涉想新奇,匠心别具。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居人也可将我留住,这该有很好的事,但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幻想,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处永不分离的良愿,也反映了词人与挚友不忍分别但又不得不别的痛苦。 这首小令,篇回忆往昔我送友人,接着跌进一层,状绘今日友人送我,最后通过幻想来写不忍分离,把别意写得缠绵悱恻,读来颇有余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6ee294d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