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道德越轨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道德越轨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作者:贾灵充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12期
【摘 要】 当代大学生道德越轨主要表现为违反社会公德、学校纪律和法律的各种行为。从社会学角度看,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等社会控制手段,确立并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道德层面的社会设置,可以有效缓解和克服大学生道德越轨的两大社会根源——文化堕距和道德失范,进而确保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大学生;道德越轨;社会控制;道德社会化
一、大学生道德越轨的社会现实
道德越轨,属于社会越轨(social deviance)的范畴,是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一般可以分为积极、消极、中性三种类型。这里主要讨论危害社会正常运行秩序、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的道德越轨,包括大学生违反社会公德、学校纪律和法律的各种行为。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的关键期,各种社会矛盾、利益冲突和社会思潮层出不穷。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有的大学生在道德选择上产生迷惑和盲从。各种道德越轨呈现大面积、高频度爆发:许多大学生迷恋网游,深陷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对于父母、家庭的责任感丧失殆尽;崇拜不劳而获,信奉“金钱决定一切,有钱能使鬼推磨”;部分大学生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遇到责任给别人,遇到利益想自己”为人生信条;小至旷课、迟到、考试作弊,大至打架、同居、同性恋甚至赌博、盗窃、诈骗、人身伤害、性犯罪等等都屡见不鲜。
虽然现行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安排了大量篇幅用于阐述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和基本法律知识,反复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强调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奉献,强调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是现代社会对于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势必对于传统的主流道德规范产生严重冲击。毫无疑问,如何及时调适以应对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越轨的挑战,已经成为摆在广大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大学生道德越轨的社会根源
华中师范大学杜时忠教授撰文指出,调查显示“70.8%的班主任认为社会风气和家长的影响大于学校的专门道德教育”,对于“对你目前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依次是社会风气、同伴交往、学校教育、家庭氛围,“把社会影响和家庭氛围加起来,其重要性程度远远超过学校教育”。调查数据明白无误的显示,当前青年一代遭遇的道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越轨问题早已超出了单纯学校教育的层面,必须将其置于整个宏观社会背景下考察,才有可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破解路径。
在社会学视野中,大学生德育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子集,其危机的根源无疑是与我国的社会转型密切相关的。宏观上看,德育危机最深刻的社会根源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威廉•奥本格最早提出的“文化堕距”,即在社会文化发生变迁时,各个组成部分变化速度不一致,其顺序依次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风俗、民德文化、价值文化,由此“造成失衡与错位,产生‘堕距’,引发社会问题”。[2](P68)任何社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错位和落差,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很容易遭遇集中爆发。当前,在物质文化层面,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制度文化层面,各项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在风俗、伦理与价值文化层面,社会道德领域的冲突和矛盾日益增多,其实质恰恰是社会转型与进步的表现,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是道德“失范”。根据托马斯等人提出的“社会解体”理论,在原有社会制度结构、社会体系内所出现的松散、离析现象,称之为“社会解组”,主要是指由于规范紊乱,或多种相互冲突的规范并存,或缺乏现存规范的指导而“使人们无所适从,陷于‘失范’与冲突的状态”。目前我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城市化,人口流动增加和社区异质性增强,都会打破社会原有平衡,使传统社会的权威和控制日益减弱,导致各种“失范”与冲突,即“社会解组”。解组的波及范围可以涉及整个社会,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都无法置身其外。因此,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道德越轨问题的宏观社会根源主要在于“文化堕距”和道德 “失范”。这也正是目前学校德育困境之所以难以破解的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道德越轨的社会控制
社会的良性有序运行,必须建立在一系列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基础上。除了政治制度设置、法律制度设置等保障机制之外,教育层面的社会设置对社会发展同样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际就是要重建与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规范体系”,从而矫正“文化堕距”和道德“失范”。包括道德在内的这种规范体系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设置”,即“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具体包括道德规范以及相关的社会价值观、权威等。
社会设置很大程度上偏重于静态解构。就社会运行而言,还需要借助动态控制手段。社会设置要发挥作用必须借助于社会控制,内化为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社会学语境中,社会控制又称为“社会制约”,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手段与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解和制约的过程”。社会控制主要针对包括犯罪、违法、道德越轨等各类社会失范行为。相对于法律等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力量,通过规范内化而产生自我内在约束力量的道德,对于社会成员的行为调控显得更加彻底而稳定。道德教育作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对于预防大学生社会越轨行为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4f47b0c2c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