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祖孙三代话春节》,欢迎阅读!
祖孙三代话春节
经过一个短暂的家庭会议,我了解到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的过节方式,虽然时隔几十载,但是每当想起过年时的快乐,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愉悦与满足的笑容……
奶奶那时是五十年代,每每想起过春节的气氛,她总会笑着说道:“虽然那时大家生活条件并不宽裕,可过年的味儿可比现在浓厚多了。”每到过年,大街上便红彤彤一片,挂自家糊的灯笼、贴福字、写春联,尤其是春联——从春联中便能看出这家人的文化程度。然后大家都格外忙碌,扫尘、尽早地准备腌制腊味等等。那时候每家每户的老人总盼着过年时能一家团圆,就如同歌曲所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除夕夜大家都围在一块吃年夜饭,平时少见的荤腥也会搬上餐桌,大家都谈谈天、说说地,仿佛是一个茶话会。年夜饭后,辛劳一年的长辈都会给子女发一点压岁钱,不管是一块或是几毛,都会作为自己的一份心意送给晚辈,不管是手头是否紧。然后大家还会一起打炮竹,鞭炮是用红纸裹着的,大家会把鞭炮拆开来单个放,最后在噼里啪啦声中结束了一年的忙碌。
爸爸妈妈那时是七十年代。他们过年前会忙碌好一阵子:打年糕。妈妈那是住在平阳的城镇,首先会将糯米放在家里泡好,再一家人抬着湿米,在路上还会与兄弟姐妹打打闹闹,看看街上的风景。到了那家专门做年货的店,便把米放在机器里打,有时也会带一些芝麻、花生做糖吃,或者再做一些炒米。当然,那时大家都一起置办年货,所以店里免不了人山人海,大家排着队伍,在一起唠唠嗑。
做好时,空气里都弥漫着香甜的气味,所以大家都会忍不住多吸几口气。而我爸爸是瑞安的乡下那边,他们都是用传统的石制的捣臼来捣年糕,然后年糕捣好后,会用软软、糯糯的年糕蘸着白糖吃。爸爸说:“那味道可香了,现在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年糕了!”最让我感动的是,每家每户捣好年糕后,都会取出一小部分,切成十块左右,放在门口,给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吃,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过年的快乐。在我妈妈家,到了除夕夜,当置办好饭菜后,都会先祭祖,摆好祖先的灵牌,并烧纸钱,并且让祖先先享用。然后大家便开动了,吃完年夜饭后,就开始发压岁钱了,因为妈妈家里条件较好,所以总能分到三元五元的,然后她的外婆便会拿出一些礼物分发给他们,让妈妈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分发的手帕,上面十分精致的绣着花,而且都是由上海带来的。吃完饭后,大家也都无一例外的一起放起了鞭炮。 如今我是跨越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家庭条件逐渐宽裕,过年的方式和花样越来越多,有的也越来越奇特。可一般还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然后再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另外,我们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少放烟花与鞭炮了。在正月也会回到老家各个亲戚家拜年。可我却隐隐觉得一年的过节气氛不比前一年了。
但我想,我们繁荣富足的生活并不与传统的民间习俗相矛盾。民间风俗,是民族文化的根基,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懂得传承它,让子孙都能感受到过节的快乐。不同年代的春节在不同年代的人们心中都有着不同的和难以抹去的记忆,值得我们时时细细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42a6f0b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