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减字木兰花·送别》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2023-05-04 22:2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减字木兰花·送别》原文译文创作背景》,欢迎阅读!
减字木兰花,苏轼,译文,送别,原文
苏轼《减字木兰花·送别》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送别》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婉约词,全词虚实结合,不仅体现了作者复杂的心情,而且让整个词篇充满了仙道色彩,耐人寻味。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减字木兰花·送别》原文 宋代:苏轼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 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刘晨、阮肇两个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遗恨刘晨归来又离去啊。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倾倒。不忍听《阳关曲》的第四声。

刘晨没有变老。再次来到仙境,实是万幸万幸。只怕你在仙乡因循不离开,再也不能见到这次宴会上向你敬酒的人。

注释

⑴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⑵天台(tāi):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主峰华顶海拔1133米。道教曾以天台为南岳衡山之佐理,佛教天台宗亦发源于此。旧路:汉刘晨、阮肇两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回到人间,再入仙境,比喻东坡曾在36岁时走进仕途,通判杭州,这次回杭任太守,又入仕途,自称走“旧路”。

⑶刘郎:东汉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后刘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后世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应恨:实为反语,名为遗恨,实是一种留恋心情。

⑷别酒句: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倾倒。


⑸阳关第四声:《苏轼文集》卷六七《记阳关第四声》:旧传阳关三叠,然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声。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曲因以名为《渭城曲》或《阳关曲》。演唱时末时反复三遍,称为阳关四声。此曲成为历代送行饯别的传统音乐

⑹仙乡:原指刘晨、阮肇天台山仙境,这里借喻官场。

⑺只恐二句:独怕朝廷因循拖时间,如刘、阮回来后已是两百年了,见不到他入山之前所认识的人了。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三月。词人守杭州,三月初召入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此词为离任前自下塘起行,取道湖州至苏州。宣德郎马忠玉、好友刘季孙等在西湖饯行。席上,词人作此词赠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9dc6522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