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辨异

2022-09-18 01:11: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咏物诗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辨异》,欢迎阅读!
诗中,借景,言志,抒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咏物诗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辨异

作者:何祥禄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教研天地)2019年第07

咏物诗是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和人生之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所咏之,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融合在一起,作者在对事物细致描摹的同时,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寄寓自己美好的愿望,或包涵深邃的生活哲理,或表现高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就保存咏物诗6021首。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意为吟咏风物只是幽隐地抒发情怀,因为个中之物有自我的情思。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的事物(如松、竹、梅、菊等)中,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所以,一提到咏物诗,人们自然会想到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

如郑谷的《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作者除了将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了对比外,整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意在说明菊花虽然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处,却自身高洁、清幽,慷慨地把自己的馨香奉献给了人们。作者赋予菊花不羡慕高位、不追逐名利的高尚品质,托菊花表现自己淡泊、高洁、自甘奉献的志向和追求。再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更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然而,咏物诗与其他题材诗歌一样,其表现手法往往不只一种。除了惯用的、人们比较熟知的托物言志之外,有时也会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但的确又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如果是鉴赏写景诗的手法,一般都会自然联想到借景抒情,基本不存在异议;但在鑒赏咏物诗时,除了托物言,人们大都很少联想借景抒情,或者把借景抒情误以为是托物言志,二者混淆不清,以致于产生分歧。

如唐代诗人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作者描写辛勤劳动的蜜蜂,无论是在平地或山峰上鲜花盛开的地方,都采尽花粉酿成蜂蜜,到头来却一无所获,无情地讽刺和批判了那些不劳而获的统治者,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而且抒发的也不是诗人自己的志向与抱负,这里运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而不是托物言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3bf2f86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