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债发行40年宣传总结》,欢迎阅读!
国债发行40年宣传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市场蓬勃发展。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命题至今,国债收益率曲线历经多年发展完善,已经成为我国基准利率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金融市场深入发展、提高宏观调控效率、管理市场预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回顾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及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发展脉络,总结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基准利率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展望国债市场及收益率曲线的发展未来。
一、国债市场的发展为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奠定基础 历经40年发展,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逐渐丰富,发行制度逐步完善,国债市场流动性稳步提高,为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逐步形成与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债期限结构逐渐丰富,有助于形成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改革开放初期,为平衡政府财政收支,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我国于1981年重启国债发行,主要为5、9年中长期国债,后增加部分2、3年期限;1994年首次发行6个月、1年期短期国债;1996年新增3个月及10年期限,对短期国债首次实行贴现发行;1998年起,陆续发行了15、20、30、50年期超长期限国债。至此,我国国债市场逐步形成了全面覆盖3个月至50年期限、涵盖短、中、长期不同品种的期限结构,有助于形成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二)国债市场流动性迅速提升,有助于收益率曲线充分反映市场供需,定价效率不断提高
我国国债的年成交量由2017年的12万亿迅速增至2020年的46万亿,流动性迅速提升。以换手率指标来看,2020年我国国债年换手率达2.4,国债市场流动性与发达国家市场差距逐渐缩小,并已超过日本、韩国水平。
首先,国债流动性的提升得益于市场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1990年,上海、深圳交易所分别成立,1991年,国债发行开始试行承购包销方式,国债市场进入市场化发行阶段;1996年,国债集中发行改为滚动发行,增加了国债发行频率;2001年,启动关键期限国债建设;2013年,国债续发行框架建立。目前国债市场规模庞大,托管规模达21万亿,占债券总存续量的约17%。伴随国债发行制度的完善,近年来财政部每年滚动发行国债达约170期,年度发行规模达4万亿以上,占债券发行总额约10%;2020年为配合抗疫工作需要,国债发行量达7万亿。
其次,国债流动性的提升源于市场主体的数量增加,结构多元。通过配置国债,金融机构得以满足无风险资产配置的需求,企业能够实现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需求的平衡,居民则实现了储蓄资产的多元化配置。此外,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力度进一步增强,目前外资持有我国国债规模占比已达约10%。2004年做市商制度的建立也有效推进了国债市场交易主体的拓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2bbb502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