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余与予辨》,欢迎阅读!
“余”与“予”考
李敏孝
“予”与“余”在古汉语中都作第一人称代词,那么这两个字在用法上有什么异同呢?常常令人迷糊。从现代词典上已经难以找到它们的区别,只好借助于古字典。《说文解字》说得清楚而语焉不详,看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就要清楚得多了:
余语之舒也。语,《匡谬正俗》引作词(䛐)。《左氏传》:‚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此正词之舒。……《释诂》云:余,我也。余,身也。孙炎曰:余舒遟之身也。然则余之引伸训为我。
但这段文言,过于艰涩,难于理解,为了便于理解,可以译为现代文。它的大意是说:余的本义是说讲话时从容不迫。《左传》里说“小白我岂敢贪受天子之命‘不下拜’?”这就是讲话时从容不迫的例子。《释诂》里说:余是我的意思,余指自身。孙炎说:余,就是从容不迫的自身。既然这样,那么“余”就引伸解释成“我”。
再看看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对“予”的解释: 推予也。予与古今字。《释诂》曰:‚台、朕、赉、畀、阳,予也。‛按推予之予,假借为予我之予。其为予字一也。故台朕阳与赉畀皆为予也,《尔雅》有此例,《广雅》尚多用此例。予我之子,仪礼古文《左氏传》皆作余。郑曰。余予古今字。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予”是给予的意思,“予”和“与”是古今字。《释诂》上说:“台、朕、赉、畀、阳,都是予的意思。”说明,推予的“予”字,假借为指代我的“予”字。它作为予字是相同的。所以台朕阳与赉畀都是予的意思,《尔雅》中有这种例子,《广雅》尚且多用这种例子。可以解释为我的这个“予”字,《仪礼》和古文《左传》里都写成“余”。郑玄说:余、予是古今字。
其实“台、朕、阳”训“予”为第一人称代词;而“赉、畀、卜”训“予”则为“给予”义。清代王引之归纳为“二义不嫌同条”。
这样搞清了“予”与“余”两字的异同,及其它们的来龙去脉,却又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古今字,那么何为古今字呢?
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常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
用此。‛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余字条下举例说明了古今字: 《诗》《书》用‚予‛不用‚余‛。《左传》用‚余‛不用‚予‛。《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凡言古今字者,主谓同音,而古用彼今用此异字。若礼经古文用余一人。礼记用予一人。余予本异字异义。非谓予余本即一字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诗经》《尚书》上用“予”不用“余”。《左传》里用“余”不用“予”。余和予,是古今字。凡是说古今字的,主要是说它们是同音字,都是过去用那个字,现在用这个不同的字。如,《礼经》古文用“余一人”,《礼记》用“予一人”。余和予,本来是不同的两个字,也是不同的意思,不是说予、余本来就是一个字。
现在还可以从《诗经》《尚书》《左传》上看到当初这一现象,如: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诗经〃豳风〃鸱鸮》) 【释义】我手操劳已麻木,我采白茅把巢补。 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尚书》)
【释义】我告诉你们迁都的困难所在,就是要大家像射箭认准靶心那样,为克服困难而努力。
佩玉繠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公十三年》)
【释义】我吴王的服饰很华丽,然而我却没有什么佩饰;我吴王有美酒满杯,可是我和衣衫褴褛的贱人只能看而不能喝。
古今字在发展过程中,今字的出现,并不一定替代古字,在后代的语言文字中,就常常出现古今字并存的现象,甚至在一篇文章中,两个字并存不悖。“予”和“余”两字正是这样。如:
余闻而愈悲。(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来的人们也就很难发现,那是古字,那个是今字。使用上没有分别,不加区分,好在这并不影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我们也就大可不必管它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哪为正宗,哪为衍生。但仔细分辨起来,予比余似乎多了一点自谦的意味。常常对先辈、对长者自称为予。如:予小子。有时候帝王嘉勉大臣进谏时,常自谦为予。如:予违汝弼(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予在有些词汇组合中,有自以为如何,略带谦义或贬义。如,予知(自以为聪明)、予圣(自以为圣人)、予知予雄(自以为智慧聪明)。
二者既然是古今字,就只有字形的不同,而没有字音和字义的区别。对于我们一般读者来说,只要知道都是第一人称代词就够了,完全没有深究的必要。至于是否有谦卑的意味,只是人们的一种揣测、探究,并未形成定论。进一步的研究,只好留给专业研究人员去进行了。
2013年11月9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2500ef77f1922791688e8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