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诗歌教学中的意象与意境

2023-01-31 23:33: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诗歌教学中的意象与意境》,欢迎阅读!
意象,意境,诗歌,教学
浅论诗教学中的意象意境

诗人写诗,评论家评诗,往往要谈到诗的意象和意境,而语文堂的诗歌鉴赏或相关检测最终也归到品味意象、感受意境上。那么,意象和意境在诗歌教学中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如何把握和理解常见的意象和意境?下面逐一论述。 一、意象

象,即形象,是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意,是情意,是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受。意象,就是被人的主观世界感情化了的物象。这是中国首创的审美范畴,最早出自《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圣人立象以尽意。

由此可见,意象的古意是表意之象,即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从心理学角度看,意象的生成是诗人在主观思想的影响下,对表象加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双重加工,加以联想和想象,使表象从映像性表征变成符号性表征的过程。鉴于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走两条路径:一是泛泛地找出诗歌中所有的物象,从中筛选出富含作者感情色彩的,作为意象;二是先根据语感或其他背信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再根据这个基调寻找意象。 二、诗歌中常见的几种意象 1.

从儿时背诵的床前明月光开始,月就与思乡有了不解之缘。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句不用月字,而思亲之意含蓄隽永。月夜,短松冈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月又成了凄凉、怅惘的外现。月的意象往往与它的圆缺变化有关,从中引申出人的欢聚与别离。 2.

水的意象也因情、因景而各不相同。大江东去,浪淘尽表现的是英雄气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更是大气磅礴。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表达出欢快、向上的情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忧思难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用水之深比情之至。水的意象取决于它的流动和状态,可能欢欣,也可能忧郁,特别是它的连绵不断,经常作为忧思愁绪的象征。 3.

雪的晶莹、冷清、净洁使它得到诗人的偏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烘托了大漠的寒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展现了诗人的凄苦和孤独,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展示了一种雪封之下的生命活力和诗人的豪情。 4.

作为岁寒三友,梅在诗人笔下也有独特含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诗人宁折不弯的圣洁之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表达了对正义、美好的追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则表现了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精神。 5.

柳是送别之情的绝好寄托。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依依柔柳,为惜别之情作了最好的诠释。 6.杜鹃

如今称作布谷鸟,古时又叫子规。潇潇暮雨子规啼杜鹃啼血猿哀鸣望帝春心托杜鹃它的叫声及关于它的传说使得它充满一种神秘的、忧郁的、凄惨的特性。所以杜鹃的出现往往预示着诗歌的整体氛围和基调。 三、意境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概念,它是主观情意和客观景物交融形成的艺术效果。这一术语最早出自王昌龄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镜: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2075e0c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