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想象力》,欢迎阅读!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想象力
“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热门而永恒的话题。我们在教学中会逐渐地摸索出一些培养的策略,让儿童更会想象,或者说想象得更恰当更美好。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想象力x,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是社会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最终回归于生活。因此,我们应秉着“生活处处皆想象”的理念,并采用体验策略,让儿童真正体会到:生活有了想象才会有乐趣、创造和意义。在儿童想象力的常态培养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捕捉生活的想象亮点
“生活处处皆想象”,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就会发现生活中便于儿童想象的亮点数不胜数。我们可以围绕一个“想象亮点”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让儿童因为想象乐此不彼。如本学期开学时发现三年级孩子喜欢 “吹泡泡”,我们就围绕“泡泡”进行想象,活动中面对吹出来的泡泡,孩子们抢着拥抱,因为想象,形态各异的泡泡就成了:双胞胎、一串葡萄、头上撞出了包的大头宝宝……孩子们抢着放飞。因为想象,色彩斑斓的泡泡带着祝愿飞进了汶川;带着理想送给云朵;带着自己的笑脸送给太阳……
随着生活常态中的想象的开展,我们的孩子在拔完萝卜回来,对这些洗得干净、白嫩的萝卜开始了不由自主的想象:“啊,你的是个千年老妖,那么长的胡须。”“快看我的,我的是个福娃,粉红的圆圆脸蛋很可爱吧!”“你们的都没我的造型特别,你们看,他正骄傲地翘起了二郎腿呢!”“快看我的萝卜旁边还有根尖尖的,不就是茶壶的嘴吗?”“哈哈哈……”孩子们还未等老师进教室自己都乐成一片了。
其实生活中的想象亮点并不需要刻意创造和捕捉,因为它原本就处处存在:雨滴敲响玻璃正在诉说着什么?左手看着右手写字正在嫉妒着什么?讲桌上的热茶上方升腾的烟气正在飘渺着什么?某某小朋友羽绒服里逃跑出来的羽绒正去追赶什么?站在教室门口矗立了十几年的松树在见证、播放着什么……这一切都是想象的亮点,点燃这个点,想象
一触即发,它们的存在让儿童的生活更富有无穷的乐趣。
二、培养比拟的语言习惯
比拟是比喻的一种,它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它分可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教室的地板,穿着浅灰色磨砂的格子睡衣,摊着手,摊着脚,让我们在它的肚子上玩耍。教室的门,一张口,就跑出一群群快乐的音符。吃进吐出,吐出吃进的坏家伙就是我的课桌。我的凳子是个大力士。要知道,我可是一个小胖墩,举着我一天,累不?”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
这段描写儿童生活环境的句子,把儿童身边的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文中将人的感情性格、动作行为转嫁于物体地板、门、课桌、凳子上,让其富有生命。比拟就是这样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丰富的想象是比拟的翅膀。于是笔者思考:如果我们的儿童拥有一种比拟化的语言习惯,不就是等于拥有了一种想象的习惯,那么这样的语言习惯将会给我们的常态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来看两个小插曲:
一年级课堂插曲:小朋友看见粘贴挂图的动物磁铁吸,惊讶地瞪大眼睛,一颗磁吸掉落。一个小朋友捡到轻轻送给老师:“它还不好意思呢!”老师见机笑眯眯地说:“你真是它的朋友,这些动物磁吸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又紧张又害羞,所以不好意思就藏起来了。”
三年级路队插曲:路队护送途中由于得奖的激动心情,孩子们窃窃私语。路队长忍无可忍,大喊一声:“请大家拉上隐形拉练。”看着过往老师们好奇的眼神,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闭上了小嘴。
看来比拟一旦成为一种语言习惯,我们儿童的想象细胞就会进行无休止的运转,成为一种常态。它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的。客观事物经过我们儿童属性转移和创造性想象变得富有艺术魅力。笔者坚信培养这样一种语言习惯,我们儿童的想象状态将永处于一种积极的、品质的、艺术的、创造的常态。这种常态的想象又成就了一种另类的语言风格,姑且称为“比拟”族。这为我们儿童的课堂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08dba8f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