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叔叔于勒》的多元化解读

2022-12-10 15:28: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我的叔叔于勒》的多元化解读》,欢迎阅读!
多元化,叔叔,解读,谈《我,于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我的叔叔于勒》的多元化解读

作者:史培民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04

新世纪以来,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我国的语文教材出现了多个版本,各个版本都选取了传统保留篇目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当前中国社会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要求语文教材推陈出新,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分析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改善,教材和参考书提供了多种评价供老师和学生参考,不再有唯一的答案,老师和学生对于作品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这标明着语文教育正在逐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向以人为本,向人文教育、多元化教育转变。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九年级册《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课前阅读提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古今中外,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小说叙述了的一家人对于勒叔叔的态度的不断变化,就是想表达作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1]课前提示不同于以前的语文教科书,已经摆脱了阶级论的局限,不将结论过早地告知学生,而是把这篇小说放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去思考和探索,给小说的解读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并且课后的练习题也没有固定的和唯一的答案,留给学生很多联想、想象、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自由空间,如课后练习一:用第一人称讲述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各自的言行神态,探讨他们对于勒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对菲利普夫妇的做法有什么评价。学生可以进行合理的想象,补充。此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对小说人物的分析,得出自己的见解。只要学生从作品出发,言之成理就应当适当肯定。对于勒态度变化的原因,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可能是多方面的:菲利普夫妇很穷,怕于勒再来拖累他们;骨肉关系也要以金钱来衡量;虚荣心,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其它原因等。相关的一些研究资料也提供了多种说法供师生选择。

再者,编者出于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叙述角度的考虑,在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将原文中删去的开头结尾部分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教科书的这些新的改善和变化,使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笔者通过研究新课改以来对《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史,发现研究者对小说的解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元化局面。 1.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描述,艺术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据此我们才清楚认识到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虚伪、惟利是图。如果不能巧遇于勒,就不能展示菲利普心灵肮脏的一面,主题也就不能得以较好表现。[2] 2.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认为菲利普夫妇也是很可怜的,这篇小说还反映了小人物的辛酸。站在菲利普夫妇的立场上看,于勒占用了菲利普夫妇应得的那份家产,菲利普夫妇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这一切都是于勒一手造成的。因此,菲利普夫妇无可奈何,他只能对于勒避而远之,其实他们也是很可怜。[3]

3.从人性的视角进行解读

邱兴宇从人生视角看《我的叔叔于勒》,认为:自私是所有人的弱点,是人性的弱点。难道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有兄不认弟这样的事发生吗?社会主义社会因为金钱而闹得兄弟不和者也屡见不鲜,何况文中有许多地方也表现出了真情,并不只是简单的金钱关系。如果转换视角从人生角度分析,小说则反映了人性的弱点——趋利性。”[4]李天翼老师在《我的叔叔于勒》的多元解读中说道:虽然金钱扭曲了一部分人的灵魂,但还有一些人的灵魂没有被金钱所扭曲、所戕害、所异化,他们还保留着对不幸的、可怜的人最自然、最朴素、最真诚的关心和爱护,这才是人类最健全、最美好的心灵。因此我想,对人性的思考和呼唤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现的主题吧!

4.从象征意义的角度来解读

重庆的王君老师从理解于勒象征意义的角度入手对小说进行了颇有新意的解读,于勒,其实不过是菲利普夫妇灰色人生的一抹亮色,是他们为自己长夜漫漫的人生点燃的唯一的一盏长明灯罢了。这盏灯的光亮其实非常非常微弱,甚至微弱到了虚幻。但是,他们却用对生活的全部的力量守护着它。明知虚幻却全力维持,明知不可为却全力为之,即便是在心灵深处已经千万遍地正告自己要清醒要理性,但是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却依旧沉浸在这个魔幻一般的梦中不愿意醒来。”[5]他认为只有真正读懂了这篇小说的人才知道,菲利普夫妇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的梦随着于勒破灭了,他们唯一的一个理想也被残酷的现实埋葬了。 北师大的刘洪涛教授说:一般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中所有的外国文学作品主题,都可从三个层次去理解:经验和人性的层次,社会批判的层次,命运或象征的层次。”[6]小说所要表现的是人性的弱点,这一弱点不是某种社会制度专有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有这种现象,社会社会里也有这种现象。

从以上对小说的多元解读中可以看出,很多研究者、教师已经不满足于仅从社会批判的角度来解读,而开始从个人的阅读经验或者是从人性、象征的角度出发进行解读。他们在对经典小说进行解读的时候,已经跳出了阶级论的窠臼,把小说的意义普遍化,同普遍的人性联系起来。 注释: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0408532a0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6.html

相关推荐